第87章 登基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最新章节!
良妃走得悄无声息,八阿哥大病了一场。
十二月,康熙帝至良妃灵前奠酒纪念。
康熙六十年,冬。
冬天天黑得早,雍亲王府里早早地就燃上了灯,武宁院子里也亮堂了许多,堂屋正中悬了一盏四阿哥刚刚赏赐的楠木六角灯,每个角各有一朵木雕玉兰花组成,花朵上金,花朵底部各有一个金属挂钩,清明又做了香袋,挂在那挂钩上,灯里一点了火,暖意熏着,香囊里的气味便袅袅娜娜地披散了出来。
四阿哥刚一走进院子里来,就看见满院子的明亮,不禁脚步微微顿了一顿,心里涌过一阵暖流,脸上的神情也松了松,只觉得浑身的疲惫都在这一瞬间消失殆尽。武宁微笑着迎接了出来,四阿哥顺手将她裹在自己的披风里,两人进了里屋来,迎面扑上了一阵饭菜的香气,武宁帮着四阿哥去除了风帽披风,见四阿哥脸上冻得青青白白,忍不住用手掌帮他摩挲了摩挲。
四阿哥顺势握住她的手,就着这个姿势,将脸在她手心里贴了贴,道:“外面冷,别冻了你的手。”,武宁收回手,笑吟吟道:“倒不觉得如何冷,只是爷的胡子有些扎人。”,四阿哥道:“是么?”,抬手自摸了摸下巴,果然那胡子渣极是扎人,不由笑道:“真是忙得剃面都忘了。”。
两人在饭桌边坐下,清明布膳侍候起来,武宁见四阿哥眼下显出密密的乌青眼圈来,忍不住问道:“爷这段时间是有很多烦心事么?”,四阿哥筷子顿了顿,咀嚼了几口口中饭菜,道:“爷挺得住,没事。”,武宁替他盛了一碗汤,道:“朝堂上的事,妾身是一窍不通,不过爷别给自己压力太大,万事还是以身体康健为第一。”,四阿哥点头道:“说的都是实心话,好,爷记下了。”。
两人吃完饭,四阿哥照例去沐浴,那水汽弄到了辫子上,武宁让他躺在自己腿上,手中拿了毛巾一点点帮他吸干了,四阿哥仰面朝天,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武宁便见他额头正中川字纹深深,仿佛在梦里也在思索着什么,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伸展了手掌,抚在那纹路上。
四阿哥似有所觉,睁开眼见是武宁,笑着拿下了她的手,放在自己唇上轻轻吻了吻,道:“睡罢。”,武宁连忙按住道:“爷,头发上的水还没弄干呢,爷且睡,我帮爷通通头。”,四阿哥应了,见那灯光刺眼,抬手挡住了,武宁便唤了荷田进来将灯吹灭,荷田看了炕上情景,心里扑扑直跳,红着脸出去了。
一片黑暗中,武宁拿住毛巾,将四阿哥头发裹在里面,慢慢擦着,又拿了把梳子,细细帮四阿哥梳着,心中默默算着:已经是康熙六十年了……
武宁抬头望向那窗外,北风刮得愈发急了,枯枝被风吹动着,在屋檐上一道道打着,发出啪啪的声音。
……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禛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
畅春园清溪书屋,康熙驾崩,享年六十九岁。
“皇上驾崩了!”。
报丧的是苏培盛手下的小喜子,冲进武宁的院子扑通就跪了下来,伏地痛哭起来。一院子太监嬷嬷婢女们先是愣了愣,随即都掩面呜呜起来,武宁抬手要捂住嘴,又放下,明知故问道:“咱们王爷……咱们王爷……”。
小喜子抬起头来,满脸眼泪鼻涕,声音却又高又亮:“回武主子,咱们王爷……继位了!”。
一院子的人刹那间收住了哭声。
正院里,福晋被嬷嬷伺候着穿上才送来的白布丧服,虽然还是满脸的泪水和悲痛,眉梢眼角却是掩不住的喜意。
去了满头的发饰,摘了耳环,戒指,护甲,只插了一根乌木簪,又在耳后小小戴了一朵白色的绒花,脸上的脂粉倒是不敢不擦——毕竟年纪大了,气色不好,没层脂粉护着,在四阿哥面前难免觉得心虚。
她薄薄拍了一层香粉,没用胭脂。
外面布置起了一片白色帷幔,白纸灯笼在屋檐下高高挑起,加上天地间呼啸的风雪,整个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宋氏、李氏,武宁都已经到了,众人的眼圈都是红通通的一片,屋里低低的抽泣声此起彼伏,见福晋出来,宋氏又上前扶住道:“福晋节哀!保重身子。”。
福晋用帕子掩住脸,印了印眼角。
紫禁城不见平日里的红墙绿瓦、金碧辉煌,放眼望去,只有一片凄怆悲凉的白色,长长的宫墙幽深而安静,仿佛是沟通人间与幽冥的路途。
康熙入殓之后,王爷、贝勒们都要回家斋戒。各部院大臣则一律宿在本衙门中斋戒。各寺、观鸣钟三万次。
到了出灵那日,七十二人抬着康熙棺木出了东华门。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旗伞走在最前,卤薄仪仗队举着兵器、幡旗紧随其后,然后才是抬棺木的扛夫,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士。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地走过,天地间全暗沉了下来,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晦暗的风雪中。
过了这最忙乱的一阵子,宫里派来接福晋等人的车马停在了雍亲王府门前,配刀侍卫们守护在车前,一眼望去,车马看不到尾,足足占了满条街。
福晋被人扶着上了车,武宁也跟着上了马车,她挑起帘子,有些怅然地望着雍亲王府,心里知道从此,自己就将永远离开这个待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了。
二十多年,那几乎是一个人生命的一半了。
马车辘辘地行驶起来,武宁最后看了一眼雍亲王府的轮廓,放下了帘子……
车马绝尘而去。
雍正元年,武庶福晋册封为宁嫔,居春禧殿。
春禧殿既换了新主,家具、窗户、门、园中花木全都都要换,武宁搬进来的时候,一院子花木开得正好,放眼望去,姹紫嫣红开遍……
三年后。
这一日,武宁正被服侍着用膳,苏培盛匆匆赶了来,道是万岁赏赐宁嫔娘娘几道素点心,他站在屋中间唱完了名,后面的婢女们将菜式送了上来,武宁正要下跪接旨,苏培盛连忙笑道:“万岁有旨,娘娘不必下跪接旨,奴才告退。”。
苏培盛走了后,清明将那些菜摆到桌上,菜是极精致的,还冒着热气,只是她方才用得多了,这会已经吃不下什么。
清明笑:“也是万岁对娘娘的心意。”。
武宁笑了,她明白清明的意思:桌上的点心虽然插着御膳房的牌子,可一看就知道是昔日雍亲王府里专门负责给她做点心的大师傅做的,武宁洗干净手,拈了一块送进嘴里尝了尝,果然还是原来的味道。
“万岁今天回来,留道不那么甜的点心当夜宵吧。”,武宁放了筷子。
到了晚上,胤禛果然来了。
武宁蹲身请安道:“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胤禛应了一声,一只手扶着她起来了,武宁只觉得胤禛手里冷湿湿得全是汗,不由得道:“皇上,方才走得急了么?”。
胤禛摇头。
汗多,气虚?
来不及多想,武宁赶紧伺候他换衣洗浴,胤禛匆匆吃了几口饭,便对苏培盛道:“拿来。”,又往武宁的书房走去。
武宁这才看见,苏培盛带了一叠折子过来!
“好几天没看看你,可又积下了不少折子。”,胤禛解释:“别的那几院多少还有孩子陪着,朕怕你孤单,不放心就过来看看。”。
武宁抱住他的胳膊,眼睛轻轻眨了眨,低下头,觉得有泪意涌上来。胤禛察觉到了,轻轻像哄孩子一样拍了拍她后背道:“爷不过是随口说说,乖啊。“。
胤禛这段时间显然是累得脱形了,便衣穿在身上也是松松垮垮,只有肩架子还撑得起来。
奏折堆了一桌子,左手边是看过的,右手边是没看过的,笔墨纸砚放在前面,胤禛就埋头在这两叠折子山中。那文折有的是满文,武宁看起来更觉得和天书一般,眼看着西洋钟已经走到了十二点,胤禛回头,讶然见她还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便道:“怎么还没去睡?”,武宁应了一声,起身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胤禛,见他微笑着看着自己,又道:“听话,朕一会也来。”。
这“一会”转瞬就到了夜里三点。
武宁正睡得迷迷糊糊,恍然间便觉得身边有人扯开了被子,轻手轻脚地躺了下来,她不用睁开眼,光闻着那熟悉的气味也知道是谁,那人伸臂将她揽进怀中,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沉重的气。
良妃走得悄无声息,八阿哥大病了一场。
十二月,康熙帝至良妃灵前奠酒纪念。
康熙六十年,冬。
冬天天黑得早,雍亲王府里早早地就燃上了灯,武宁院子里也亮堂了许多,堂屋正中悬了一盏四阿哥刚刚赏赐的楠木六角灯,每个角各有一朵木雕玉兰花组成,花朵上金,花朵底部各有一个金属挂钩,清明又做了香袋,挂在那挂钩上,灯里一点了火,暖意熏着,香囊里的气味便袅袅娜娜地披散了出来。
四阿哥刚一走进院子里来,就看见满院子的明亮,不禁脚步微微顿了一顿,心里涌过一阵暖流,脸上的神情也松了松,只觉得浑身的疲惫都在这一瞬间消失殆尽。武宁微笑着迎接了出来,四阿哥顺手将她裹在自己的披风里,两人进了里屋来,迎面扑上了一阵饭菜的香气,武宁帮着四阿哥去除了风帽披风,见四阿哥脸上冻得青青白白,忍不住用手掌帮他摩挲了摩挲。
四阿哥顺势握住她的手,就着这个姿势,将脸在她手心里贴了贴,道:“外面冷,别冻了你的手。”,武宁收回手,笑吟吟道:“倒不觉得如何冷,只是爷的胡子有些扎人。”,四阿哥道:“是么?”,抬手自摸了摸下巴,果然那胡子渣极是扎人,不由笑道:“真是忙得剃面都忘了。”。
两人在饭桌边坐下,清明布膳侍候起来,武宁见四阿哥眼下显出密密的乌青眼圈来,忍不住问道:“爷这段时间是有很多烦心事么?”,四阿哥筷子顿了顿,咀嚼了几口口中饭菜,道:“爷挺得住,没事。”,武宁替他盛了一碗汤,道:“朝堂上的事,妾身是一窍不通,不过爷别给自己压力太大,万事还是以身体康健为第一。”,四阿哥点头道:“说的都是实心话,好,爷记下了。”。
两人吃完饭,四阿哥照例去沐浴,那水汽弄到了辫子上,武宁让他躺在自己腿上,手中拿了毛巾一点点帮他吸干了,四阿哥仰面朝天,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武宁便见他额头正中川字纹深深,仿佛在梦里也在思索着什么,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伸展了手掌,抚在那纹路上。
四阿哥似有所觉,睁开眼见是武宁,笑着拿下了她的手,放在自己唇上轻轻吻了吻,道:“睡罢。”,武宁连忙按住道:“爷,头发上的水还没弄干呢,爷且睡,我帮爷通通头。”,四阿哥应了,见那灯光刺眼,抬手挡住了,武宁便唤了荷田进来将灯吹灭,荷田看了炕上情景,心里扑扑直跳,红着脸出去了。
一片黑暗中,武宁拿住毛巾,将四阿哥头发裹在里面,慢慢擦着,又拿了把梳子,细细帮四阿哥梳着,心中默默算着:已经是康熙六十年了……
武宁抬头望向那窗外,北风刮得愈发急了,枯枝被风吹动着,在屋檐上一道道打着,发出啪啪的声音。
……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禛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
畅春园清溪书屋,康熙驾崩,享年六十九岁。
“皇上驾崩了!”。
报丧的是苏培盛手下的小喜子,冲进武宁的院子扑通就跪了下来,伏地痛哭起来。一院子太监嬷嬷婢女们先是愣了愣,随即都掩面呜呜起来,武宁抬手要捂住嘴,又放下,明知故问道:“咱们王爷……咱们王爷……”。
小喜子抬起头来,满脸眼泪鼻涕,声音却又高又亮:“回武主子,咱们王爷……继位了!”。
一院子的人刹那间收住了哭声。
正院里,福晋被嬷嬷伺候着穿上才送来的白布丧服,虽然还是满脸的泪水和悲痛,眉梢眼角却是掩不住的喜意。
去了满头的发饰,摘了耳环,戒指,护甲,只插了一根乌木簪,又在耳后小小戴了一朵白色的绒花,脸上的脂粉倒是不敢不擦——毕竟年纪大了,气色不好,没层脂粉护着,在四阿哥面前难免觉得心虚。
她薄薄拍了一层香粉,没用胭脂。
外面布置起了一片白色帷幔,白纸灯笼在屋檐下高高挑起,加上天地间呼啸的风雪,整个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宋氏、李氏,武宁都已经到了,众人的眼圈都是红通通的一片,屋里低低的抽泣声此起彼伏,见福晋出来,宋氏又上前扶住道:“福晋节哀!保重身子。”。
福晋用帕子掩住脸,印了印眼角。
紫禁城不见平日里的红墙绿瓦、金碧辉煌,放眼望去,只有一片凄怆悲凉的白色,长长的宫墙幽深而安静,仿佛是沟通人间与幽冥的路途。
康熙入殓之后,王爷、贝勒们都要回家斋戒。各部院大臣则一律宿在本衙门中斋戒。各寺、观鸣钟三万次。
到了出灵那日,七十二人抬着康熙棺木出了东华门。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旗伞走在最前,卤薄仪仗队举着兵器、幡旗紧随其后,然后才是抬棺木的扛夫,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士。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地走过,天地间全暗沉了下来,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晦暗的风雪中。
过了这最忙乱的一阵子,宫里派来接福晋等人的车马停在了雍亲王府门前,配刀侍卫们守护在车前,一眼望去,车马看不到尾,足足占了满条街。
福晋被人扶着上了车,武宁也跟着上了马车,她挑起帘子,有些怅然地望着雍亲王府,心里知道从此,自己就将永远离开这个待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了。
二十多年,那几乎是一个人生命的一半了。
马车辘辘地行驶起来,武宁最后看了一眼雍亲王府的轮廓,放下了帘子……
车马绝尘而去。
雍正元年,武庶福晋册封为宁嫔,居春禧殿。
春禧殿既换了新主,家具、窗户、门、园中花木全都都要换,武宁搬进来的时候,一院子花木开得正好,放眼望去,姹紫嫣红开遍……
三年后。
这一日,武宁正被服侍着用膳,苏培盛匆匆赶了来,道是万岁赏赐宁嫔娘娘几道素点心,他站在屋中间唱完了名,后面的婢女们将菜式送了上来,武宁正要下跪接旨,苏培盛连忙笑道:“万岁有旨,娘娘不必下跪接旨,奴才告退。”。
苏培盛走了后,清明将那些菜摆到桌上,菜是极精致的,还冒着热气,只是她方才用得多了,这会已经吃不下什么。
清明笑:“也是万岁对娘娘的心意。”。
武宁笑了,她明白清明的意思:桌上的点心虽然插着御膳房的牌子,可一看就知道是昔日雍亲王府里专门负责给她做点心的大师傅做的,武宁洗干净手,拈了一块送进嘴里尝了尝,果然还是原来的味道。
“万岁今天回来,留道不那么甜的点心当夜宵吧。”,武宁放了筷子。
到了晚上,胤禛果然来了。
武宁蹲身请安道:“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胤禛应了一声,一只手扶着她起来了,武宁只觉得胤禛手里冷湿湿得全是汗,不由得道:“皇上,方才走得急了么?”。
胤禛摇头。
汗多,气虚?
来不及多想,武宁赶紧伺候他换衣洗浴,胤禛匆匆吃了几口饭,便对苏培盛道:“拿来。”,又往武宁的书房走去。
武宁这才看见,苏培盛带了一叠折子过来!
“好几天没看看你,可又积下了不少折子。”,胤禛解释:“别的那几院多少还有孩子陪着,朕怕你孤单,不放心就过来看看。”。
武宁抱住他的胳膊,眼睛轻轻眨了眨,低下头,觉得有泪意涌上来。胤禛察觉到了,轻轻像哄孩子一样拍了拍她后背道:“爷不过是随口说说,乖啊。“。
胤禛这段时间显然是累得脱形了,便衣穿在身上也是松松垮垮,只有肩架子还撑得起来。
奏折堆了一桌子,左手边是看过的,右手边是没看过的,笔墨纸砚放在前面,胤禛就埋头在这两叠折子山中。那文折有的是满文,武宁看起来更觉得和天书一般,眼看着西洋钟已经走到了十二点,胤禛回头,讶然见她还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便道:“怎么还没去睡?”,武宁应了一声,起身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胤禛,见他微笑着看着自己,又道:“听话,朕一会也来。”。
这“一会”转瞬就到了夜里三点。
武宁正睡得迷迷糊糊,恍然间便觉得身边有人扯开了被子,轻手轻脚地躺了下来,她不用睁开眼,光闻着那熟悉的气味也知道是谁,那人伸臂将她揽进怀中,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沉重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