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孤城江阴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阑珊汉魂》最新章节!
崇祯十八年,公元1645年,夏。
此时距离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不过一年有余,天下已然风云变幻。
三月,清军进抵扬州。
四月,扬州失陷,清军屠城。
五月,闯王退武昌,清军占领南京,颁布剃发令。
六月,江阴城。
大明帝国的国祚或许真的将尽了,改朝换代,物转星移,本就是一件古今皆有的平常事。
可这古斯建奴,千不该万不该,打我汉家风骨的主意。听说那伪清摄政王,还说了一句“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竟把全天下国民,都看成了他们古斯人的奴才狗子。
何其可笑?
我堂堂衣冠上国,岂能作那夷狄打扮?
六月初一,江阴城文庙。
骤然来到此地的玄鸣元气大伤,一直就在文庙之内调养身体。
幸好他自拜入师门便开始蓄发,加上身上所着的清虚问道袍,能让他如雨落池塘一般消融在这个世间,而不会被当成外国来客。
文庙射圃之内,玄鸣在缓步参观。
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这文庙的射圃,就是给儒生习射的地方。
看着箭靶上那稀少的箭孔,玄鸣默默叹了一口气,这儒生的武风,果然是凋零了,如果这天下的儒生,都能学到孔子真正的教诲,国势也不至于此。
这时,一个迅疾的黑影从射圃上空掠过。
玄鸣抬头看去,只听那黑影惊奇地咦了一声。
未等玄鸣反应,就嗖地出现在了玄鸣的面前。
来人身着一套黑蓝双色的贴身软甲,黑色的特殊甲胄下,是蓝绿色的底衣短裙,战靴高耸,皆没过膝盖。腰后背着一把长条状的机关木匣。
她的上半部脸遮盖在一副银蓝色面具下,绛唇轻点,嘴角在俏皮地微微翘着。
“道长,你们纯阳不是说要封山隐退避世的么?你怎么独自出现在这里?”
为了表示礼貌,她把脸上的面具摘了下来,露出了一副俊俏的脸庞,眼影淡紫,同时自我介绍道:“在下唐门,唐呦呦。”
面对这种情况,玄鸣脑筋转得飞快,来人明显是认识跟他一样装束的门派子弟,此时说多错多,他只淡淡回道:“玄鸣。”
他想起了在清虚派学艺的时候,师父池祈那想说不说,欲言又止,时不时发呆的追忆脸。眼前这位自称为唐门唐呦呦的女侠士口中的纯阳,或许就是师父提到过的那个天下闻名的大派,清虚一脉这个分支的主干。
思定,玄鸣见唐呦呦脸现尴尬,便笑了笑,再道:“贫道是奉师门之命来查看情况的。”
唐呦呦哈哈一笑,手持着面具往玄鸣的肩膀点了点,道:“你们这些纯阳道士,果然闷骚得很,嘴上说不管不管,实际上还是会来查看的嘛。走吧,既然来了,不去武林盟找我们,在这地方蹉跎个什么劲?”
她说完,就带上面具纵身一跃跳上了墙头,回头看来。玄鸣连忙展开小云纵提气跟上,只听唐呦呦一边带路,一边观察了会,笑道:“道长,你的梯云纵也没怎么练到家嘛。你不会是偷跑下山的吧?”
玄鸣微微一笑,既没否认,也没承认,这让他怎么回答,难道告诉她他不是这方世界的人?
此时正是闰六月,新来的江阴知县方亨在文庙上香完,正准备回返。一百多名文庙诸生和一些老者把他围在了文庙的门口。
玄鸣见到这情景,停下了脚步,唐呦呦见状也停了下来。
领头的乡老代表众人向知县问道:“现在江阴已经归顺,想必没有什么事了吧?”
知县方亨回道:“只剩下剃发了。前几日派来的四个满兵,就是为此而来。”
人群开始喧哗,乡老代表大家又问:“发可以不剃吗?”
方亨不耐烦地回道:“这是满清的律法,不能违背。”说完,就示意差役分开人群,自顾自地背着手迈着八字步走了。
人群的喧哗仍在继续,领头的几位乡老苦着脸。文庙的诸生则哗然着,一窝蜂地进到了文庙当中。
站在文庙侧门的玄鸣被人推了好几下,唐呦呦在远处看到他的样子便一直在笑。
等人群消散,玄鸣走过去,见她仍在笑,无奈地耸耸肩,问道:“他们说的剃发是?”
唐呦呦听到此问,收起了笑颜道:“满清新下了个剃发易服令,规定所到之处文武军民尽皆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不剃发的人,便是它大清的‘逆命之寇’了。”
玄鸣摇头,示意自己并没有听说过,他本以为现代神州国人一个两个从古时候的长发飘飘变成现在的短发寸头,是因为如东边的岛国东瀛一般来了个“脱亚入欧”或者是自然演变。不曾想过是因为前朝有令的缘故,而一般的神州历史书,也很少提到这个渊源。
见他不懂,更加坐实了唐呦呦对他是偷溜下山的猜测。听不少江湖同道传言,纯阳封山避世,正是因为预测到了明亡之后的大凶之兆,而这个大凶之兆,正应在剃发令上。
她指了指玄鸣的发髻,道:“到时候道长你要想活命,这一头长发可就保不住了。”
这时,唐呦呦听得风响,仓促地把玄鸣往自己这个方向一拉,只见一支弩箭从玄鸣的肩膀堪堪擦过,哆地一声钉在了文庙的门边木柱上。
这本是一个大不敬的行为,只是现在文庙的诸生都忙着议论这新下的剃发令,却是没有人来留意这个。
唐呦呦动若脱兔,身如疾风,只见一个黑蓝色的身影一去一反之间,那只插在门柱上的弩箭,已被她不动声色地不知道收到哪里去了。
她松开玄鸣的肩膀,朝着不远处一个空无一人的榕树树荫下嗔怪道:“师姐——这是纯阳的侠友玄鸣,不是什么敌人!”
一阵轻微的涟漪过后,空无一人的所在出现了一名与唐呦呦一模一样装束的女子。只听她冷笑道:“纯阳无论是太虚剑意还是紫霞功,我都熟得很,你身边这个人身上的气息与纯阳内功似是而非,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他是纯阳弟子了?”
这人脸上布满寒霜,与唐呦呦一模一样的面具被她斜推上了额头,露出了一张同样画着淡紫眼影的俏脸。
玄鸣一开始只觉得来人的声音很耳熟,此时凝神细看,他不禁惊呼出声:“蝶澈?”
——————————————————
写在江阴段第一章的末尾。
本来在我现在的大纲里,这段剃发易服的历史本该粗粗略过,毕竟我写的是武侠小说,不是历史小说。但是写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把从前的大纲重新拿了出来。
毕竟以史为镜,如果不提起汉服消失的缘由,那么其实我就很难在文中直白地提出汉服复兴的诉求。
这是流淌在身上的炎黄血脉,华夏情感决定的,见谅。
以下出自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原话: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本身也是由多种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人士可以当皇帝,少.数民族人士当然也可以君临天下。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央政权都决不应该强行改变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起码的立国原则。
多尔衮等满清贵族陶醉于眼前的胜利当中,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他所说的“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完全是强词夺理,一派胡言。
他自己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
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南明史》第六章·第三节
崇祯十八年,公元1645年,夏。
此时距离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不过一年有余,天下已然风云变幻。
三月,清军进抵扬州。
四月,扬州失陷,清军屠城。
五月,闯王退武昌,清军占领南京,颁布剃发令。
六月,江阴城。
大明帝国的国祚或许真的将尽了,改朝换代,物转星移,本就是一件古今皆有的平常事。
可这古斯建奴,千不该万不该,打我汉家风骨的主意。听说那伪清摄政王,还说了一句“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竟把全天下国民,都看成了他们古斯人的奴才狗子。
何其可笑?
我堂堂衣冠上国,岂能作那夷狄打扮?
六月初一,江阴城文庙。
骤然来到此地的玄鸣元气大伤,一直就在文庙之内调养身体。
幸好他自拜入师门便开始蓄发,加上身上所着的清虚问道袍,能让他如雨落池塘一般消融在这个世间,而不会被当成外国来客。
文庙射圃之内,玄鸣在缓步参观。
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这文庙的射圃,就是给儒生习射的地方。
看着箭靶上那稀少的箭孔,玄鸣默默叹了一口气,这儒生的武风,果然是凋零了,如果这天下的儒生,都能学到孔子真正的教诲,国势也不至于此。
这时,一个迅疾的黑影从射圃上空掠过。
玄鸣抬头看去,只听那黑影惊奇地咦了一声。
未等玄鸣反应,就嗖地出现在了玄鸣的面前。
来人身着一套黑蓝双色的贴身软甲,黑色的特殊甲胄下,是蓝绿色的底衣短裙,战靴高耸,皆没过膝盖。腰后背着一把长条状的机关木匣。
她的上半部脸遮盖在一副银蓝色面具下,绛唇轻点,嘴角在俏皮地微微翘着。
“道长,你们纯阳不是说要封山隐退避世的么?你怎么独自出现在这里?”
为了表示礼貌,她把脸上的面具摘了下来,露出了一副俊俏的脸庞,眼影淡紫,同时自我介绍道:“在下唐门,唐呦呦。”
面对这种情况,玄鸣脑筋转得飞快,来人明显是认识跟他一样装束的门派子弟,此时说多错多,他只淡淡回道:“玄鸣。”
他想起了在清虚派学艺的时候,师父池祈那想说不说,欲言又止,时不时发呆的追忆脸。眼前这位自称为唐门唐呦呦的女侠士口中的纯阳,或许就是师父提到过的那个天下闻名的大派,清虚一脉这个分支的主干。
思定,玄鸣见唐呦呦脸现尴尬,便笑了笑,再道:“贫道是奉师门之命来查看情况的。”
唐呦呦哈哈一笑,手持着面具往玄鸣的肩膀点了点,道:“你们这些纯阳道士,果然闷骚得很,嘴上说不管不管,实际上还是会来查看的嘛。走吧,既然来了,不去武林盟找我们,在这地方蹉跎个什么劲?”
她说完,就带上面具纵身一跃跳上了墙头,回头看来。玄鸣连忙展开小云纵提气跟上,只听唐呦呦一边带路,一边观察了会,笑道:“道长,你的梯云纵也没怎么练到家嘛。你不会是偷跑下山的吧?”
玄鸣微微一笑,既没否认,也没承认,这让他怎么回答,难道告诉她他不是这方世界的人?
此时正是闰六月,新来的江阴知县方亨在文庙上香完,正准备回返。一百多名文庙诸生和一些老者把他围在了文庙的门口。
玄鸣见到这情景,停下了脚步,唐呦呦见状也停了下来。
领头的乡老代表众人向知县问道:“现在江阴已经归顺,想必没有什么事了吧?”
知县方亨回道:“只剩下剃发了。前几日派来的四个满兵,就是为此而来。”
人群开始喧哗,乡老代表大家又问:“发可以不剃吗?”
方亨不耐烦地回道:“这是满清的律法,不能违背。”说完,就示意差役分开人群,自顾自地背着手迈着八字步走了。
人群的喧哗仍在继续,领头的几位乡老苦着脸。文庙的诸生则哗然着,一窝蜂地进到了文庙当中。
站在文庙侧门的玄鸣被人推了好几下,唐呦呦在远处看到他的样子便一直在笑。
等人群消散,玄鸣走过去,见她仍在笑,无奈地耸耸肩,问道:“他们说的剃发是?”
唐呦呦听到此问,收起了笑颜道:“满清新下了个剃发易服令,规定所到之处文武军民尽皆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不剃发的人,便是它大清的‘逆命之寇’了。”
玄鸣摇头,示意自己并没有听说过,他本以为现代神州国人一个两个从古时候的长发飘飘变成现在的短发寸头,是因为如东边的岛国东瀛一般来了个“脱亚入欧”或者是自然演变。不曾想过是因为前朝有令的缘故,而一般的神州历史书,也很少提到这个渊源。
见他不懂,更加坐实了唐呦呦对他是偷溜下山的猜测。听不少江湖同道传言,纯阳封山避世,正是因为预测到了明亡之后的大凶之兆,而这个大凶之兆,正应在剃发令上。
她指了指玄鸣的发髻,道:“到时候道长你要想活命,这一头长发可就保不住了。”
这时,唐呦呦听得风响,仓促地把玄鸣往自己这个方向一拉,只见一支弩箭从玄鸣的肩膀堪堪擦过,哆地一声钉在了文庙的门边木柱上。
这本是一个大不敬的行为,只是现在文庙的诸生都忙着议论这新下的剃发令,却是没有人来留意这个。
唐呦呦动若脱兔,身如疾风,只见一个黑蓝色的身影一去一反之间,那只插在门柱上的弩箭,已被她不动声色地不知道收到哪里去了。
她松开玄鸣的肩膀,朝着不远处一个空无一人的榕树树荫下嗔怪道:“师姐——这是纯阳的侠友玄鸣,不是什么敌人!”
一阵轻微的涟漪过后,空无一人的所在出现了一名与唐呦呦一模一样装束的女子。只听她冷笑道:“纯阳无论是太虚剑意还是紫霞功,我都熟得很,你身边这个人身上的气息与纯阳内功似是而非,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他是纯阳弟子了?”
这人脸上布满寒霜,与唐呦呦一模一样的面具被她斜推上了额头,露出了一张同样画着淡紫眼影的俏脸。
玄鸣一开始只觉得来人的声音很耳熟,此时凝神细看,他不禁惊呼出声:“蝶澈?”
——————————————————
写在江阴段第一章的末尾。
本来在我现在的大纲里,这段剃发易服的历史本该粗粗略过,毕竟我写的是武侠小说,不是历史小说。但是写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把从前的大纲重新拿了出来。
毕竟以史为镜,如果不提起汉服消失的缘由,那么其实我就很难在文中直白地提出汉服复兴的诉求。
这是流淌在身上的炎黄血脉,华夏情感决定的,见谅。
以下出自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原话: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本身也是由多种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人士可以当皇帝,少.数民族人士当然也可以君临天下。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央政权都决不应该强行改变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起码的立国原则。
多尔衮等满清贵族陶醉于眼前的胜利当中,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他所说的“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完全是强词夺理,一派胡言。
他自己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
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南明史》第六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