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闻鸡起舞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风雷幽明水云闲》最新章节!
“啾啾”,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杜玉清突然听到窗外一声鸟鸣。声音怯怯的,带着一丝试探和慌乱,仿佛是因为天阴雨湿而瑟瑟发抖。杜玉清一激灵,马上清醒过来。
她知道,现在差不多是寅时接近卯时,天要开始亮了。
对于多年习惯早起的杜玉清来说,她能闭着眼睛就凭着听到的树上鸟鸣来判断时辰,而且八九不离十,如同她听到院子里的脚步就能知道是谁走近来了一样。也许是天生听力敏感,她能听出鸟儿不同鸣叫声的不同含义,比如晨起梳洗的欢快和倦鸟归巢的放松,那各种叫声是大不一样的。
相对一般人们习惯通过听公鸡打鸣来判断黎明时刻的到来,从而早起晨作,杜玉清比较过后觉得鸟儿报时更准确可信一些。追溯原因,杜玉清觉得比起已经驯化的公鸡,野生的鸟儿更谨慎敏感,更能细腻地感应到自然天光的变化,而且又因为在树上,比较少地受到其它因素惊扰。
杜玉清蹑手蹑脚地起床,穿上昨晚上挂在床边衣架上的练功服,扎紧沙袋绑腿,系好腰带。轻手轻脚走到门口,抽出门上搭扣锁中的铁条,开启屋门。
嘎!嘎!嘎!
虽然她已经尽量注意了,但门轴还是发出了干涩枯槁,缺乏润滑的嘎嘎声响,在寂静中显得出奇地刺耳。杜玉清提起心来,回头看了一眼,幸而!床上一点动静都没有,阿眉还在沉睡,丫鬟们睡的儿房也还是静悄悄的。也行昨晚大家都累了,又是一夜的细雨催眠好梦,没有因此被惊动。
出门后,料峭春风陡然迎面而来!杜玉清不禁地打了个激灵,真冷啊!天井里湿漉漉地,但雨已经停了。
杜玉清快速地活动身体,伸伸胳膊,踢踢腿,快步地朝后院跑去。昨天到的时候,慌慌乱乱的,只来得及匆匆忙忙扫了一眼院子的格局,还没来得及细看这江南的庭院好京城四合院的有什么不同。
这住宅原是规制定式,院落自然不大,只有两进,但在后院有个大园子。园中有一四角的亭子,亭前是一口池塘,塘水通过亭下蜿蜒地流出院子,据说可以一直流到西湖。
现在园子里有些空旷,只有几棵高大的乔木,和常见的几株桂花树,海棠等植物。在朦胧的雾霭中形成一簇簇灰蒙蒙的影子。
看得出园子才刚清理过,碎枝杂草堆积在墙角,翻松后等待栽培耕种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一夜的雨使得路湿苔滑,满地的落叶。杜玉清的脚大步踏在落叶上,碎叶发出嚓嚓的声响。杜玉清摆动双臂,绕着院子跑动。前脚、后脚,前脚、后脚。她的步子节奏分明,弹性有力。
湿冷的风吹在脸上有些沁凉,又有些清醒的畅快。
杜玉清的身材颀长挺拔,匀称苗条,就像一杆柔韧的青竹。她的五官咋眼看并不突出,常因为刻意的不苟言笑呈现出些许的严肃,有时眼角上翘,丹凤眼便有股咄咄逼人的犀利来。不过,她的肌肤胜雪,面色红润,偶然的回眸中眼睛清澈明亮,另有一番明眸善睐的光华,让人猝不及防地惊艳,但杜玉清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漂亮。这更增添了她有一种内敛滟潋的光华。
天慢慢亮了起来,东方出现鱼肚白色。人们一天的活动也开始了,耳聪目明的杜玉清可以听到前头厨房灶间传了低低的本地吴语的说话声;街上偶尔传来行人挑着担子踢踏的脚步声;推车在青石板上行走发出的咦咦呦呦的车轮声。
树上有更多的鸟儿喧闹起来,唧唧啾啾,唧唧啾啾,带着笃定的欢快腔调。
整整跑完了十圈的杜玉清身体微微发起热来,她脱下外套,抄起墙角的大竹扫把,哗哗地扫起庭院中的落叶来。只见她双脚自然与肩同宽,腰背挺直,微曲双脚,双手横握着的扫把,上身微倾,轻摆腰部,哗,哗,哗,动作舒展大方,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娇柔和忸怩。不一会便将落叶清扫到堆积了杂草的墙角里。
杜玉清刚收拾好扫帚,一阵风儿吹过,又有落叶三三两两地飘落下。一片梧桐叶吧嗒沉重地坠下,砸在她前面的地上,仿佛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而陨落。杜玉清捡起梧桐叶端详,梧桐叶比巴掌还大些,叶形完整舒展,脉络清晰,纹路漂亮,虽然颜色已枯竭成褐色,却仍是一副完整而美丽,充满生命力量的模样。
仰头观望,梧桐树上已经是落叶飘尽,光秃秃的树杈间悬着稀稀落落的圆形果实和最后的几片树叶,它们在晨间淡蓝的天空映衬下,显出寂寥的影子。而高大的香樟仍是枝繁叶茂的,仿佛完全没有受到冬天寒风的侵扰,桂树、海棠等灌木也是一片绿色,它们好像躲过了岁月的变化,新旧的更迭,呈现出生命的常青景象,完全不似此时的北方一片肃杀萧条的景象。
这次杜玉清全家一起从北而南,不可不谓辛苦,但杜玉清的心情却是充满着兴奋和重重的惊喜。他们先是坐马车到了通州,然后坐船从通州到天津、沧州、德州、临清、柳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到杭州,沿途山川景致,风土人情让杜玉清大开了眼界。所见所闻带给她很大的冲击,颠覆了她许多原来的认识。仅仅只是这植物的发陈出新就颠覆了杜玉清的认知,俗话常说秋风扫落叶,自小生活在京城的杜玉清自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真理,进入了江南之后看到的是一派绿色葱茏景象,认真请教了当地人之后,才知道江南的植物往往是在春雨中才陆续落叶,很多的植物这时已经冒出了新芽。它们的新旧更迭同步进行。在这里,秋风扫落叶就是一句不合时宜的笑话。
在京城临出门时,母亲一再叮咛一路的禁忌,提醒孩子们要谨言慎行,杜玉清口头上虽然恭敬地应承了,心里却是有些不在意。听到弟弟阿志天真地问说:“江南人睡木床?会不会把床给烧起来?”的时候,还调侃的刮了阿志的鼻子说:“会啊,所以他们的家都是在船上,随时可以救火,或者跳水逃生啊。”惹得阿志信以为真,后来在船上的时候真的拉着杜玉清要去看船老大的屋子,到了人家那里又好奇地问东问西,让船老大家的十二岁小姑娘狠狠地嬉笑了一番。
小姑娘个子瘦小,皮肤黧黑,一双眼睛却黑白分明,明亮清澈,虽然不识字,江湖经验却极为丰富,她能绘声绘色地讲各地奇闻异事,能灵活地在桅杆上爬上爬下,还能看天气,并且八九不离十,谚语俗语什么的一套套的,什么“钩钩云,雨淋淋”,“瓦块云,晒死人”,还能说出因时的差异,冬天的时候是“乌云在东,有雨不凶”、“乌云集西、大雨凄凄”,但到了夏天就是“东南疙瘩云,午后大雨淋”、“乌云在东,有雨更凶”,让杜玉清姐弟俩佩服不已,每天都要找小姑娘兴致勃勃地说话、问天气。
小姑娘一边麻利地洗衣做饭做着家务,一边和杜玉清他们说着话,把杜玉清他们送来的点心分成两半,一大半留给在船上劳作的长辈,剩下一小半分给眼睛巴巴地望着她的弟弟妹妹。自己根本不动一点儿。等杜玉清敦促她也吃一点的时候,小姑娘会一边咽着口水一边骄傲地说:“这些我都吃过来。”接着生怕杜玉清他们不相信似的就给他们讲大运河沿岸各地有什么特产点心果子,哪家做的最出名。后来兴致来了还给他们讲哪里的人淳朴,哪里的人奸猾,她曾经听过什么什么传说;或者哪里的女子最漂亮,有什么样的故事……她的故事那么丰富生动,在杜玉清眼里她俨然成了周朝时手中摇动着一只木铎,穿过了山林溪流,在田间山野收集百姓歌唱的采诗官了。杜玉清回到屋子里禁不住把小姑娘说的故事和俗语都记下来,然后再读给小姑娘他们听,确认正确与否。
小姑娘的爷爷是宁波人,早年出过海,因为朝廷的禁海政策不得已转到了内河船运,老人家已经须发尽白,仍然精神矍铄,看到杜玉清姐弟这样的“贵人”和自己孙女交好,很是高兴,又看到杜玉清把自己孙女的话这么认真地写成他敬畏的文字,心里更是充满了骄傲,也慎重起来,补充了很多南北差异,四季不同的详实认识,只是看天气就有一大堆丰富的说法,比如什么时候要看什么形状的云彩,“二三月,看巧(细小的)云”、“五六月,看恶(堆层)云”、“七八月,看桥(拱型)云”等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不得了。
杜玉清单单从这祖孙俩身上就体会到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足够她琢磨学习一阵子了,船上同行的还有一些走南闯北的客商,虽然接触不多,但耳边飘过的几句议论,通过下人们的转述描绘,足以了解他们见识的丰富和深刻。以前理所当然的认知变得浅薄而可笑,使得杜玉清不得不警戒自己的倨傲,一再在内心告诫自己要谦逊和敬畏。
杜玉清把脚架在树干上压腿,双手趴伏在腿上,整个人成一字型。呼吸均匀而缓慢。
从京城到杭州,杜玉清一家每天不是在马车中,就是行船上,杜玉清一个女孩子连出门都有规矩,更不用说能够踢腿挥拳地练武了。最多在自己房间舱门关着的时候压压腿,挥几下胳膊。杜玉清都感觉自己浑身都僵硬得像块石头了。
嘶——
果不其然,身体刚刚下压,两条大腿的前侧和后侧便是一阵撕扯的疼痛。老人们常说:是一日不练三日空!如今将近一个月不练,应该会倒退三个月吧?
杜玉清不由得苦笑了,她把腿再放高,撕扯的痛感更强烈了。她忍住疼痛在摆正身体,更放慢了呼吸,把注意力放在疼痛的部位。
吸气,放松;呼气,下压。
吸气,放松;呼气,下压。
这是杜玉清多年热身活动时总结出来放松的方法。
杜玉清在这个动作坚持九息,然后放下,交换两腿,再重复一遍。
然后是腰部、手臂,正向、侧向,把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每个关节、每块肌肉都抻拉、打开,最后肩膀、手脚都酸涨了,才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放松和舒展。
做完了准备活动,就要开始了正式的练拳了。
只见杜玉清双手垂直,敛气收神。两息之后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猛地弓步冲拳!开始了杜家拳套路的练习。
杜家拳的基础是北方的长拳,长拳原是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创立的用于操练军队兵员的拳法。杜玉清的祖上原是汴京人士,在加入行伍之前,就在少林寺学得几下拳脚功夫。加入了行伍后,学得了长拳,他为人机灵好学,把自己勤奋学得的几种拳法兼收并蓄,通过实战的反复演练和揣摩,加以改善形成现在的杜家拳。它的特点是刚健、朴实,动作直接实用,没有花架子。不过,杜家武功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刀法和枪法套路。毕竟杜家是行伍出生,武功着重还在于要用,战场上武艺再高又能如何?杀敌,无论怎样的武功,远距离都比不上强弓硬弩来的直接高效;近身对打也没有刀枪直接有力。
当年杜玉清学武时,偏偏父亲母亲只允许她学习徒手拳法。尤其是母亲更是坚决的反对。
杜玉清还记得当时母亲的斥责:“姑娘家练什么武!好好学习些针线,懂得规矩是正经。”
母亲又对父亲说:“您看,朝廷官家的女孩哪个不是就绣绣花,认得几个字,学习些规矩就行了。好一点的家庭培养琴棋书画,吟诗作对,没有听说哪个官家的闺女有学武的。”
杜玉清心里不服地咕哝了一句:我们是武官家庭!祖父还是从一品的武官呢。
杜玉清后来去求最痛惜她的祖母,获得了祖母的支持,祖父、父亲也就顺理成章地赞同。母亲也就不好再反对,但母亲也有条件。
她说:“家里又不需要她去边关打仗,也不需要她考武举,还要十八般武艺。练练拳脚,强身健体就得了。成天舞枪弄棒的,练成一个五大十粗的大姑娘,以后怎么嫁人哪?况且要她成天提溜着大刀长剑出门吗?”
父亲杜渊之想了想也有道理,就对女儿说:练武,拳法是基础。首先应该专注于自我的提升,如果拳脚练好了,刀剑不过是手臂的延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杜玉清花了三年的时间,把杜家拳法中所有的套路都已经学会了,又花了三年的时间不断地强化和锤炼拳法。如今算是小有所成,在兄弟们中也算中上水平。
只见她目光坚定,神情肃穆,一招一式果敢有力,动作灵活快速。
一套高级拳法打下来如行云流水,自然顺畅。收身定势后呼吸均匀,没有丝毫气喘慌乱。
诶?怎么回事?
杜玉清心里有些纳闷,尽管自己身体还有些僵硬,但整体反而有种流畅和轻松的感觉,一套拳打下来酣畅淋漓,说不出的畅快。身体好比是自然奔腾的流水,顺势而下,不费吹灰之力。
难道停练了十几天,自己反而进步了?杜玉清很是奇怪。
为了找到刚才的感觉,杜玉清把这套拳架又打了两遍了。可惜的是,她已经非常努力了,弓步击掌时沉腰立马,脚掌扎实地扣紧地面,然后拧腰用劲,一掌击出!弹腿冲拳,力求反应迅速,腿踢得笔直有力。可是那种流畅和轻松的感觉反而抓不到了。
为什么?杜玉清心里充满疑惑。
再来!
还是如此!
怎么回事?怎么越是努力身体反而越有笨重凝滞的感觉呢?
“啾啾”,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杜玉清突然听到窗外一声鸟鸣。声音怯怯的,带着一丝试探和慌乱,仿佛是因为天阴雨湿而瑟瑟发抖。杜玉清一激灵,马上清醒过来。
她知道,现在差不多是寅时接近卯时,天要开始亮了。
对于多年习惯早起的杜玉清来说,她能闭着眼睛就凭着听到的树上鸟鸣来判断时辰,而且八九不离十,如同她听到院子里的脚步就能知道是谁走近来了一样。也许是天生听力敏感,她能听出鸟儿不同鸣叫声的不同含义,比如晨起梳洗的欢快和倦鸟归巢的放松,那各种叫声是大不一样的。
相对一般人们习惯通过听公鸡打鸣来判断黎明时刻的到来,从而早起晨作,杜玉清比较过后觉得鸟儿报时更准确可信一些。追溯原因,杜玉清觉得比起已经驯化的公鸡,野生的鸟儿更谨慎敏感,更能细腻地感应到自然天光的变化,而且又因为在树上,比较少地受到其它因素惊扰。
杜玉清蹑手蹑脚地起床,穿上昨晚上挂在床边衣架上的练功服,扎紧沙袋绑腿,系好腰带。轻手轻脚走到门口,抽出门上搭扣锁中的铁条,开启屋门。
嘎!嘎!嘎!
虽然她已经尽量注意了,但门轴还是发出了干涩枯槁,缺乏润滑的嘎嘎声响,在寂静中显得出奇地刺耳。杜玉清提起心来,回头看了一眼,幸而!床上一点动静都没有,阿眉还在沉睡,丫鬟们睡的儿房也还是静悄悄的。也行昨晚大家都累了,又是一夜的细雨催眠好梦,没有因此被惊动。
出门后,料峭春风陡然迎面而来!杜玉清不禁地打了个激灵,真冷啊!天井里湿漉漉地,但雨已经停了。
杜玉清快速地活动身体,伸伸胳膊,踢踢腿,快步地朝后院跑去。昨天到的时候,慌慌乱乱的,只来得及匆匆忙忙扫了一眼院子的格局,还没来得及细看这江南的庭院好京城四合院的有什么不同。
这住宅原是规制定式,院落自然不大,只有两进,但在后院有个大园子。园中有一四角的亭子,亭前是一口池塘,塘水通过亭下蜿蜒地流出院子,据说可以一直流到西湖。
现在园子里有些空旷,只有几棵高大的乔木,和常见的几株桂花树,海棠等植物。在朦胧的雾霭中形成一簇簇灰蒙蒙的影子。
看得出园子才刚清理过,碎枝杂草堆积在墙角,翻松后等待栽培耕种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一夜的雨使得路湿苔滑,满地的落叶。杜玉清的脚大步踏在落叶上,碎叶发出嚓嚓的声响。杜玉清摆动双臂,绕着院子跑动。前脚、后脚,前脚、后脚。她的步子节奏分明,弹性有力。
湿冷的风吹在脸上有些沁凉,又有些清醒的畅快。
杜玉清的身材颀长挺拔,匀称苗条,就像一杆柔韧的青竹。她的五官咋眼看并不突出,常因为刻意的不苟言笑呈现出些许的严肃,有时眼角上翘,丹凤眼便有股咄咄逼人的犀利来。不过,她的肌肤胜雪,面色红润,偶然的回眸中眼睛清澈明亮,另有一番明眸善睐的光华,让人猝不及防地惊艳,但杜玉清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漂亮。这更增添了她有一种内敛滟潋的光华。
天慢慢亮了起来,东方出现鱼肚白色。人们一天的活动也开始了,耳聪目明的杜玉清可以听到前头厨房灶间传了低低的本地吴语的说话声;街上偶尔传来行人挑着担子踢踏的脚步声;推车在青石板上行走发出的咦咦呦呦的车轮声。
树上有更多的鸟儿喧闹起来,唧唧啾啾,唧唧啾啾,带着笃定的欢快腔调。
整整跑完了十圈的杜玉清身体微微发起热来,她脱下外套,抄起墙角的大竹扫把,哗哗地扫起庭院中的落叶来。只见她双脚自然与肩同宽,腰背挺直,微曲双脚,双手横握着的扫把,上身微倾,轻摆腰部,哗,哗,哗,动作舒展大方,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娇柔和忸怩。不一会便将落叶清扫到堆积了杂草的墙角里。
杜玉清刚收拾好扫帚,一阵风儿吹过,又有落叶三三两两地飘落下。一片梧桐叶吧嗒沉重地坠下,砸在她前面的地上,仿佛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而陨落。杜玉清捡起梧桐叶端详,梧桐叶比巴掌还大些,叶形完整舒展,脉络清晰,纹路漂亮,虽然颜色已枯竭成褐色,却仍是一副完整而美丽,充满生命力量的模样。
仰头观望,梧桐树上已经是落叶飘尽,光秃秃的树杈间悬着稀稀落落的圆形果实和最后的几片树叶,它们在晨间淡蓝的天空映衬下,显出寂寥的影子。而高大的香樟仍是枝繁叶茂的,仿佛完全没有受到冬天寒风的侵扰,桂树、海棠等灌木也是一片绿色,它们好像躲过了岁月的变化,新旧的更迭,呈现出生命的常青景象,完全不似此时的北方一片肃杀萧条的景象。
这次杜玉清全家一起从北而南,不可不谓辛苦,但杜玉清的心情却是充满着兴奋和重重的惊喜。他们先是坐马车到了通州,然后坐船从通州到天津、沧州、德州、临清、柳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到杭州,沿途山川景致,风土人情让杜玉清大开了眼界。所见所闻带给她很大的冲击,颠覆了她许多原来的认识。仅仅只是这植物的发陈出新就颠覆了杜玉清的认知,俗话常说秋风扫落叶,自小生活在京城的杜玉清自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真理,进入了江南之后看到的是一派绿色葱茏景象,认真请教了当地人之后,才知道江南的植物往往是在春雨中才陆续落叶,很多的植物这时已经冒出了新芽。它们的新旧更迭同步进行。在这里,秋风扫落叶就是一句不合时宜的笑话。
在京城临出门时,母亲一再叮咛一路的禁忌,提醒孩子们要谨言慎行,杜玉清口头上虽然恭敬地应承了,心里却是有些不在意。听到弟弟阿志天真地问说:“江南人睡木床?会不会把床给烧起来?”的时候,还调侃的刮了阿志的鼻子说:“会啊,所以他们的家都是在船上,随时可以救火,或者跳水逃生啊。”惹得阿志信以为真,后来在船上的时候真的拉着杜玉清要去看船老大的屋子,到了人家那里又好奇地问东问西,让船老大家的十二岁小姑娘狠狠地嬉笑了一番。
小姑娘个子瘦小,皮肤黧黑,一双眼睛却黑白分明,明亮清澈,虽然不识字,江湖经验却极为丰富,她能绘声绘色地讲各地奇闻异事,能灵活地在桅杆上爬上爬下,还能看天气,并且八九不离十,谚语俗语什么的一套套的,什么“钩钩云,雨淋淋”,“瓦块云,晒死人”,还能说出因时的差异,冬天的时候是“乌云在东,有雨不凶”、“乌云集西、大雨凄凄”,但到了夏天就是“东南疙瘩云,午后大雨淋”、“乌云在东,有雨更凶”,让杜玉清姐弟俩佩服不已,每天都要找小姑娘兴致勃勃地说话、问天气。
小姑娘一边麻利地洗衣做饭做着家务,一边和杜玉清他们说着话,把杜玉清他们送来的点心分成两半,一大半留给在船上劳作的长辈,剩下一小半分给眼睛巴巴地望着她的弟弟妹妹。自己根本不动一点儿。等杜玉清敦促她也吃一点的时候,小姑娘会一边咽着口水一边骄傲地说:“这些我都吃过来。”接着生怕杜玉清他们不相信似的就给他们讲大运河沿岸各地有什么特产点心果子,哪家做的最出名。后来兴致来了还给他们讲哪里的人淳朴,哪里的人奸猾,她曾经听过什么什么传说;或者哪里的女子最漂亮,有什么样的故事……她的故事那么丰富生动,在杜玉清眼里她俨然成了周朝时手中摇动着一只木铎,穿过了山林溪流,在田间山野收集百姓歌唱的采诗官了。杜玉清回到屋子里禁不住把小姑娘说的故事和俗语都记下来,然后再读给小姑娘他们听,确认正确与否。
小姑娘的爷爷是宁波人,早年出过海,因为朝廷的禁海政策不得已转到了内河船运,老人家已经须发尽白,仍然精神矍铄,看到杜玉清姐弟这样的“贵人”和自己孙女交好,很是高兴,又看到杜玉清把自己孙女的话这么认真地写成他敬畏的文字,心里更是充满了骄傲,也慎重起来,补充了很多南北差异,四季不同的详实认识,只是看天气就有一大堆丰富的说法,比如什么时候要看什么形状的云彩,“二三月,看巧(细小的)云”、“五六月,看恶(堆层)云”、“七八月,看桥(拱型)云”等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不得了。
杜玉清单单从这祖孙俩身上就体会到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足够她琢磨学习一阵子了,船上同行的还有一些走南闯北的客商,虽然接触不多,但耳边飘过的几句议论,通过下人们的转述描绘,足以了解他们见识的丰富和深刻。以前理所当然的认知变得浅薄而可笑,使得杜玉清不得不警戒自己的倨傲,一再在内心告诫自己要谦逊和敬畏。
杜玉清把脚架在树干上压腿,双手趴伏在腿上,整个人成一字型。呼吸均匀而缓慢。
从京城到杭州,杜玉清一家每天不是在马车中,就是行船上,杜玉清一个女孩子连出门都有规矩,更不用说能够踢腿挥拳地练武了。最多在自己房间舱门关着的时候压压腿,挥几下胳膊。杜玉清都感觉自己浑身都僵硬得像块石头了。
嘶——
果不其然,身体刚刚下压,两条大腿的前侧和后侧便是一阵撕扯的疼痛。老人们常说:是一日不练三日空!如今将近一个月不练,应该会倒退三个月吧?
杜玉清不由得苦笑了,她把腿再放高,撕扯的痛感更强烈了。她忍住疼痛在摆正身体,更放慢了呼吸,把注意力放在疼痛的部位。
吸气,放松;呼气,下压。
吸气,放松;呼气,下压。
这是杜玉清多年热身活动时总结出来放松的方法。
杜玉清在这个动作坚持九息,然后放下,交换两腿,再重复一遍。
然后是腰部、手臂,正向、侧向,把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每个关节、每块肌肉都抻拉、打开,最后肩膀、手脚都酸涨了,才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放松和舒展。
做完了准备活动,就要开始了正式的练拳了。
只见杜玉清双手垂直,敛气收神。两息之后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猛地弓步冲拳!开始了杜家拳套路的练习。
杜家拳的基础是北方的长拳,长拳原是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创立的用于操练军队兵员的拳法。杜玉清的祖上原是汴京人士,在加入行伍之前,就在少林寺学得几下拳脚功夫。加入了行伍后,学得了长拳,他为人机灵好学,把自己勤奋学得的几种拳法兼收并蓄,通过实战的反复演练和揣摩,加以改善形成现在的杜家拳。它的特点是刚健、朴实,动作直接实用,没有花架子。不过,杜家武功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刀法和枪法套路。毕竟杜家是行伍出生,武功着重还在于要用,战场上武艺再高又能如何?杀敌,无论怎样的武功,远距离都比不上强弓硬弩来的直接高效;近身对打也没有刀枪直接有力。
当年杜玉清学武时,偏偏父亲母亲只允许她学习徒手拳法。尤其是母亲更是坚决的反对。
杜玉清还记得当时母亲的斥责:“姑娘家练什么武!好好学习些针线,懂得规矩是正经。”
母亲又对父亲说:“您看,朝廷官家的女孩哪个不是就绣绣花,认得几个字,学习些规矩就行了。好一点的家庭培养琴棋书画,吟诗作对,没有听说哪个官家的闺女有学武的。”
杜玉清心里不服地咕哝了一句:我们是武官家庭!祖父还是从一品的武官呢。
杜玉清后来去求最痛惜她的祖母,获得了祖母的支持,祖父、父亲也就顺理成章地赞同。母亲也就不好再反对,但母亲也有条件。
她说:“家里又不需要她去边关打仗,也不需要她考武举,还要十八般武艺。练练拳脚,强身健体就得了。成天舞枪弄棒的,练成一个五大十粗的大姑娘,以后怎么嫁人哪?况且要她成天提溜着大刀长剑出门吗?”
父亲杜渊之想了想也有道理,就对女儿说:练武,拳法是基础。首先应该专注于自我的提升,如果拳脚练好了,刀剑不过是手臂的延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杜玉清花了三年的时间,把杜家拳法中所有的套路都已经学会了,又花了三年的时间不断地强化和锤炼拳法。如今算是小有所成,在兄弟们中也算中上水平。
只见她目光坚定,神情肃穆,一招一式果敢有力,动作灵活快速。
一套高级拳法打下来如行云流水,自然顺畅。收身定势后呼吸均匀,没有丝毫气喘慌乱。
诶?怎么回事?
杜玉清心里有些纳闷,尽管自己身体还有些僵硬,但整体反而有种流畅和轻松的感觉,一套拳打下来酣畅淋漓,说不出的畅快。身体好比是自然奔腾的流水,顺势而下,不费吹灰之力。
难道停练了十几天,自己反而进步了?杜玉清很是奇怪。
为了找到刚才的感觉,杜玉清把这套拳架又打了两遍了。可惜的是,她已经非常努力了,弓步击掌时沉腰立马,脚掌扎实地扣紧地面,然后拧腰用劲,一掌击出!弹腿冲拳,力求反应迅速,腿踢得笔直有力。可是那种流畅和轻松的感觉反而抓不到了。
为什么?杜玉清心里充满疑惑。
再来!
还是如此!
怎么回事?怎么越是努力身体反而越有笨重凝滞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