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乐道大会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灵飞经》最新章节!
“道衍!”燕王冷冷说道,“够了。”
道衍一愣:“可是……”
“形势不妙,我也知道。”燕王神色平静,“事由天定,强求不得,何况道灵师弟外圆内方,心中自有主张,他何去何从,岂是你能说得动的?”一边说,一边注视乐之扬。
这一番话大合乐之扬的心意,他双手抱拳,笑嘻嘻冲燕王作了一揖。
燕王微微一笑,扬声道:“拿酒来。”两个小厮端酒上来,燕王倒了四杯,说道:“良宵难得,知己难求,道衍师兄、道灵师弟……三保,朱棣敬各位一杯。”
乐之扬拿酒便喝,道衍踌躇一下,徐徐饮尽。郑和不敢接酒,惶恐道:“该死,该死,小人怎敢与殿下同饮。”
“什么敢不敢?”燕王拍了拍他肩,“让你喝,你就喝,喝过这一杯,你就不是我的太监,而是我的臣子,君臣一心,不分彼此。”
郑和只觉一股热气直冲眼鼻,蓦然泪涌双目,浑身发抖,猛地伸袖拭泪,取过酒杯一口喝下。
燕王默默看他喝完,又斟一杯酒,擎在手里,两眼望着河面,眉间皱成一个深刻的“川”字。
乐之扬明白他的心思。暗想生在帝王家固然风光,可也多了许多平常人未有的烦恼,燕王威震天下,却时乖命蹇,先被父母猜忌,后遭兄弟、侄儿算计,不能放手反击,又无法自证清白。乐之扬自忖换了自己,也会头痛得要命。
画舫靠岸,乐之扬向燕王告辞,但因失了马匹,只好步行返回。
到了“阳明观”,才知道冲大师派人将马送回。知客的道士不见了乐之扬,扣住送马的汉子大吵大闹,见了乐之扬始才放人。
而后数日,乐之扬心存疑虑,唯恐冲大师又生诡计,终日提心吊胆,借口练习乐器,呆在“阳明观”静观其变。不料一连数日风平浪静,冲大师消息全无,燕王也没动静,只有朱允炆关切“乐道大会”的胜负,每日派人送来精心烹制的素斋,明说慰问,暗中试探乐之扬的进境。
乐之扬不爱吃素,素斋大多赏给观中道士。众道士吃得欢天喜地,对这位“师叔祖”感激涕零,殊不知“师叔祖”每夜潜出道观,偷偷买了烧鹅油鸡、鱼肉美酒,大伙儿吃素的当儿,他就着上好黄酒,一手弹琴鼓瑟,一手大块吃肉,云房外的人只当他苦练乐器,各各屏气凝神,无人敢近一步。
又过数日,到了朱元璋龙诞之日,也是“乐道大会”的日子。
是日一早,道清就来敲门。他兴致勃勃,叽叽呱呱,卯时未到,就催乐之扬出发,自己带着一群道士,前呼后拥地为之开道。
消息早已传出,京城百姓无不盼望今日。此时扶老携幼,黑压压站在街道两旁,禁军结成人墙,拦在百姓之前,刀枪林立,如临大敌。
大会共有三关,第一关“五乐”初试,于午门前广场比试五种乐器,优胜者十人进入“玄音”复试,再选三人进入“钧天”殿试,由朱元璋亲自判定输赢。
乐之扬一行策马前往午门,到了路口,忽见黄子澄、齐泰和卓敬从岔道上赶来。乐之扬与这些儒生面子上均是效忠太孙,暗地里却颇有心结。乐之扬嫌黄、齐二人见识迂阔,说话不切实际,黄、齐二人恨乐之扬少年轻狂,分走了东宫的权柄。但凡乐之扬的献策,无论对错,二人都要反对一番,尽管屡屡碰壁,可也乐此不疲。朱允炆笃信儒学,对这些儒生百般宽容,放任他们跟乐之扬作对,还美其名曰“博采众长”。
乐之扬起初恼怒,后来债多不愁,索性把正事丢在一边,天天跟黄、齐二人斗嘴扯皮为乐。是以东宫事务冗杂,一件寻常政务,往往数日不决。好在户部侍郎卓敬为人公允,颇有经济之才,起初与乐之扬不和,后来一同办事,多了几分惺惺相惜,每逢众人争执不下,总是竭力开解,因此得罪黄、齐,背地里颇受二人埋怨。
四人相见,黄、齐二人心里齐骂:“牛鼻子。”乐之扬也暗中咕哝:“臭穷酸。”
私下里腹诽,面子上免不了装模作样地寒暄。黄子澄皮笑肉不笑:“道灵仙长,东宫荣辱,太孙的面子,全都交到你手上啦。”
“交个屁。”乐之扬心中暗骂,“全是你黄老狗害的。”
“黄大人说的是。”齐泰两眼朝天,也不正眼瞧人,“‘礼乐’出自孔子‘六艺’,古人云:‘乐为天地之和,礼为天地之序’,有礼无乐不可,有乐无礼不行,仙长奏乐之时,先得心中有礼,要不然,奏出来的音乐也是不三不四。”
“明白了。”乐之扬笑道,“齐大人的意思,就是说我不守礼数、不三不四。”
“哪里……”齐泰淡淡说道,“齐某说这话,只想仙长懂得礼乐一体的道理,大会上仙长若能胜出,大伙儿都有光彩。”
乐之扬笑道:“我要输了,你就更有光彩。”齐泰两眼一翻,似要发作,黄子澄冲他使个眼色,笑道:“仙长什么话?大家都是东宫同僚,休戚一体,荣辱与共。”他说得动听,口气里却大有嘲弄。
“有黄大人这句话就够了。”乐之扬笑了笑,“我要输了,一定告诉圣上,都是黄大人不好,天天跟我斗气,害我静不下心思练习乐器,圣上若要惩罚,先罚黄大人好了。”
黄子澄面皮涨紫,怒道:“道灵,你不要信口雌黄。”乐之扬大笑:“不是荣辱与共吗?说过的话放过的屁,这么快就撇清啦?”
“你、你……”黄子澄气得胡须发抖,“你有辱斯文……”卓敬见势不妙,忙说:“诸位,乐由心生,大会在即,大伙儿不要扰乱仙长的心境。”
乐之扬笑道:“乐由心生不假。心有喜怒哀乐,演奏《醉太平》,心里越欢喜越好,若是《十面埋伏》,胸中一腔怒火,才能奏出气势,见了卓大人,奏《醉太平》最妙,若要演奏《十面埋伏》嘛,那是非见黄大人和齐大人不可的。”
卓敬摇头苦笑,黄、齐二人绷着脸大生闷气。
乐之扬戏耍群儒,谈笑风生,正得意,忽听有女子尖声叫道:“乐之扬,乐之扬……”
乐之扬大吃一惊,循声望去,街边挤出一个中年女子,衣裳褴褛,蓬头垢面。
“江大婶……”乐之扬心往下沉,生出一丝慌乱。
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江小流的母亲江王氏,她盯着乐之扬两眼喷火,忽又高叫一声:“乐之扬,江小流呢,你把他拐到哪儿去了?”
乐之扬年纪长大,容貌有变,兼之易容有术,足以瞒过多人,可是遇上至亲至友,仍然不免泄露行藏。乐之扬和江小流自幼一起玩耍,出入江家不止一次,江小流的父母都是下九流出身,言行粗野,目光短浅,动辄打骂儿子,江母尤其厉害,江小流挨了打,乐之扬也难逃她的辱骂,故而从小到大都有些怕她。
“王八羔子。”江王氏当街撒起泼来,“姓乐的,化成灰我也认得你。我儿子呢?你把他拐到哪儿去了,放开我,老娘跟他拼了……”
她状如疯虎,竟要冲破禁军阻拦,惹恼了两个军汉,把她拽翻在地,一人掉转枪杆就要乱捅。乐之扬晃身下马,肩不抬,脚不动,倏忽到了禁军面前,一把扣住枪杆。那人瞪眼大怒,想要夺回长枪,可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枪杆也是纹丝不动。
乐之扬与禁军较劲,冷不防江王氏将他左腿抱住,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小乐,小乐,你行行好,把儿子还给我,行行好,把儿子还给我……”
听到哭声,乐之扬心头一惨,暗生愧疚。江小流离家出走,尽管出于自愿,可也与他大有关系,看见江母惨状,乐之扬鼻酸眼热,攥枪的手不由松了。
禁军满腹怒气,夺回长枪便要打人,道清赶上来,抓住枪杆呵斥:“干什么?东宫的人你也敢打?”
军汉一愣,仔细打量乐之扬,见他服饰华贵,不由气焰全消,讪讪地把枪收回。
道清一翻眼珠,又冲江母大骂:“疯婆子,快放手,不看看你抱的是谁……”
他一骂,乐之扬醒悟过来,自觉失态,环视四周,无论百姓禁军,还是东宫诸人,目光全都落在他身上。黄子澄和齐泰手拈胡须,神色狐疑。乐之扬心中大凛,想要摆脱江母,可又有些不忍。
正为难,一个汉子挤开人群,抓起江母,抡圆了巴掌给她两个耳光,边打边骂:“狗入的疯婆子,发你娘的癫?狗入的,打死你,打死你……”
乐之扬哭笑不得,这汉子正是江小流的父亲江腾,他龟奴出身,妓院里窝囊,回家就打老婆儿子出气。想是打怕了,江王氏挨了耳光,噤若寒蝉,一改疯癫神气,低头抱手,缩成一团。
江腾打完,冲着乐之扬点头哈腰:“官人得罪,娘儿们想儿子想疯了,我这就带她回去,好好归置归置……”盯着乐之扬,忽然露出迷惑神气。
乐之扬知他生疑,故作镇定,从袖里逃出一块碎银,扔给他道:“你别打了,我看她似乎有病,找个大夫好好瞧瞧。”
江腾喜出望外,接过银子,不知如何是好,江母两眼望着地面,嘴里咕咕哝哝:“乐之扬、乐之扬……”
她每叫一声,乐之扬的心就是一跳。他力持镇定,转身上马,黄子澄死死盯着他,忽而捻须笑道:“仙长,你认得这疯妇么?”乐之扬道:“不认得!”
“这就奇了。”齐泰冷笑,“若不认得,为何挨了辱骂还要舍钱?唔,乐之扬?那是谁啊……”
乐之扬心乱如麻,不知如何回答,烦恼中,忽听有人笑道:“道灵仙长慈悲为怀,真是我出家人的楷模。”
声音耳熟,乐之扬回头看去,冲大师挥袖扬鞭、迤逦而来,他白袍胜雪、肤光碾玉,座下白马神骏,一根杂毛也无,人马上下如一,绝似一轮明月飞过长街。晋王十六抬的大轿、上百人的护卫,但因这个和尚,全都光彩尽失。
冲大师一说,乐之扬醒悟过来,他此时并非乐之扬,而是道士道灵,身为玄门中人,施舍济人就是积累功德,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齐泰此说不过鸡蛋里挑骨头,当然了,只要乐之扬做的事儿,无论好坏他都要揶揄嘲讽一番。
晋王听见说话,也从轿子里探出头来:“道灵仙长好啊,怎么不见太孙殿下?”
“王爷万安。”乐之扬笑道,“太孙先行一步,进宫侍奉圣上了。”
两人数日前还打得你死我活,而今当街对语,亲昵如生平至交。乐之扬想到此节,没来由一阵恶心。
晋王笑脸团团,只顾跟乐之扬说话,至于其他人等,似乎都不存在。黄、齐、卓三人本已下马请安,但因两人说话,无从插嘴,眼睁睁望着轿子过去,脸上的尴尬难以描画。
冲大师在左,乐之扬在右,晋王大轿居中,左右逢源,尽说些朝野趣事。冲、乐二人一僧一道,均是第一等的俊秀人物,此时齐头并进,说笑不禁,风流潇洒,并世无三。两侧的百姓争睹风采,随着队伍前进,潮水一般向前涌动,挤得阻拦的禁军摇摇晃晃,一个个站立不定。
晋王见状笑道:“古人云:‘看杀卫玠’,今天本王身边两个卫玠,没有禁军拦着,怕也叫这些百姓看死了。”
乐之扬怪道:“卫玠是谁?”
晋王本意卖弄风雅,谁知遇上不解风情的草包,只一愣,不知从何说起。冲大师接口笑道:“卫玠是东晋时的美男子,人品俊雅,体弱多病,一次在街上行走,引来百姓围观。卫玠进退两难、疲惫不堪,回家后竟然一命呜呼。所以时人都说,他是被老百姓看死的。”
“啊哈。”乐之扬失笑道,“这样的男人不是废物么?”晋王干笑两声,面露不快。
冲大师微微一笑,岔开话题:“道灵仙长,你代表东宫出赛,想必已经胜券在握。”
“不敢。”乐之扬耸耸肩膀,“小道的伎俩上不得台盘,此次与会,一来献丑,二来长长见识。”
“仙长自谦了。”冲大师笑了笑,目光直视前方,“仙长吹笛子的本事天下独步,比得上当年的乐韶凤了。”
他说得若无其事,乐之扬却心头一沉:“该死,义父的事他也知道了?这和尚真是个地里鬼,别的还好,他若知道宝辉的事儿,那可大大的不妙。”想着愁上添愁。
忽听晋王说道:“乐韶凤乐祭酒么?好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了。如不然,今次‘乐道大会’,少不了他的风采。哎,当年‘九科门人’一案,朝野名士为之一空,乐韶凤能够活命,全奈他供出暗藏在朝廷里的九科门人,功过相抵,方得父皇开恩。”
乐之扬闻所未闻,冲口问道:“谁是‘九科门人’?”
“老神仙没告诉你么?”晋王有些惊讶,“当年逆贼梁思禽图谋不轨,设立紫金书院,教授九门学问,名为传道解惑,实为阴蓄私党。朝野里不少人受他迷惑、入他门墙。这些人统称为‘九科门人’,为了揪出这一群逆党,父皇费了好多工夫。”
乐之扬的心子怦怦乱跳,隐约猜出端倪:当年乐韶凤逃过一劫,全是因为告发“九科门人”,那么杀他的人也必然与“九科门人”有关。“九科门人”是梁思禽的弟子,此人武功盖世,要为乐韶凤报仇,只怕并非易事。
烦愁间,猛一抬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门。午门前一片广场,四面人潮熙攘,居中空空荡荡,支起一方圆台,上面摆放各种乐器,另有三个竹亭,其中空无一人。围绕圆台,零零星星地站了数十人,不是当朝王公,就是与会的乐师。
此次大会,每一位藩王公侯都要推举一名乐师,朱元璋子孙甚多,不算年幼王子,也有二十多人。开国公侯本也不少,但因数次大案,抄家灭族者甚众,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幸存者已是寥寥无几。
太子、秦王死后,晋王便是诸王之首。他一到场,藩王们都来拜见,齐王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张口就嚷:“三哥万安,这天底下的事儿真他娘的不公,有人进宫喝茶,留在咱们在这儿喝风。”
晋王明知故问,笑眯眯问道:“谁啊?”齐王冲着东宫诸人一努嘴,打个呵欠冷笑:“这时节,苍蝇蚊子真他妈多。”
黄子澄怒容满面,驸马府他吃了大亏,对齐王恨之入骨。晋王瞅他一眼,笑道:“老七,你的乐师备好了吗?”
“这种风骚事儿我不在行。”齐王哼了一声,指着远处一个年轻女子,“老子现抱佛脚,上秦淮河找了个臭花娘,床上的功夫一等一,至于别的嘛,本王可就不知道了。”
众王公大笑,宁王朱权微微皱眉,笑道:“七哥,这样的盛事,你就没有争胜之心么?”
“争胜的心我倒是有。”齐王斜睨宁王一眼,“到了战场上本王一心求胜,冲锋陷阵,马革裹尸都行。这些呜哩哇啦、咿咿呀呀的玩意儿能打仗吗,能杀人吗?当柴火烧也不够斤两!”
诸王又是大笑,他们名位虽高,大多不学无术。朱元璋马上得天下,儿子们崇拜他的武功,大多重武轻文,圣贤书都不爱多读,更别提这些下九流的音乐了。纵然听音赏乐,也多是鄙俗之曲、靡靡之音,齐王之流眼里,所谓吹拉弹唱,不过是失足女龟公的勾当,压根儿上不了台面。这一次“乐道大会”本是朱微提议、宁王附和,朱元璋本也不好此道,不忍爱女失望,勉强答应下来。其他藩王不知底细,只当是宁王的主意,一个个醋劲大发,逮着机会就要贬损一番。要知诸王之中,朱元璋深心里最喜爱宁王,嘴上不说,却让朱权以弱冠之年镇守大宁要塞,统辖八万精兵,其中的朵颜三卫骑兵甲于天下。
齐王排行第七,远比朱权年长,受封山东、尸位素餐,除了打杀王府的小厮小妾,连金戈铁马的影儿也碰不到。他自视甚高,以为古今名将无以过之,所以闲置不用,全怪父皇偏心,故而将宁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每每见他,一股嫉恨便打心眼里涌上来。
宁王也自知少年得志、遭人嫉恨,向来兄弟聚会,都是少言寡语。可他爱乐成痴,容不得齐王糟践,此时忍耐不住,强笑道:“七哥此言差矣,《洛阳伽蓝记》记载,有一个名叫田僧超的大乐师,擅长吹笛,能吹《壮士歌》、《项羽吟》两支曲子振奋人心。后来他跟随大将军崔延伯出征讨贼,每逢大战,便在阵前吹笛助威,笛声神妙,可使懦夫成勇、剑客思奋,二十年间,战无横阵,攻无全城,四方贼寇闻风丧胆。是以到了战场,音乐善而用之,照样可以杀敌取胜。”
“骗鬼么?”齐王冷笑,“吹笛子也能振奋军心?哼,老子放个屁还能臭死人呢!”
众人又是大笑,宁王脸涨通红,心中怒极,可是齐王为兄长,不好公开忤逆。
郢王朱栋年方十岁,兄长们的争风夺利他一无所知,对宁王的故事倒是大有兴趣,见他不再下说,心急问道:“后来呢?这个大将军这么厉害,是不是打了天下,当了皇帝?”
他言语幼稚,众人又是大笑,宁王皱了皱眉,欲言又止,这时忽听有人笑道:“后来的事儿我知道。”
众人回头一看,来的是蜀王朱椿。蜀王礼贤下士,素有才名,郢王忙道:“十一哥,快说,快说。”
蜀王叹一口气,说道:“正如十三弟所说,这一位田僧超太过了得,惹得敌人又恨又怕,有一个贼寇名叫万俟丑奴,派神箭手埋伏在阵前,趁着田僧超吹笛,将他一箭射死。哎,成也僧超,败也僧超,田僧超一死,大将军崔延伯也就被万俟丑奴打败了。”
“道衍!”燕王冷冷说道,“够了。”
道衍一愣:“可是……”
“形势不妙,我也知道。”燕王神色平静,“事由天定,强求不得,何况道灵师弟外圆内方,心中自有主张,他何去何从,岂是你能说得动的?”一边说,一边注视乐之扬。
这一番话大合乐之扬的心意,他双手抱拳,笑嘻嘻冲燕王作了一揖。
燕王微微一笑,扬声道:“拿酒来。”两个小厮端酒上来,燕王倒了四杯,说道:“良宵难得,知己难求,道衍师兄、道灵师弟……三保,朱棣敬各位一杯。”
乐之扬拿酒便喝,道衍踌躇一下,徐徐饮尽。郑和不敢接酒,惶恐道:“该死,该死,小人怎敢与殿下同饮。”
“什么敢不敢?”燕王拍了拍他肩,“让你喝,你就喝,喝过这一杯,你就不是我的太监,而是我的臣子,君臣一心,不分彼此。”
郑和只觉一股热气直冲眼鼻,蓦然泪涌双目,浑身发抖,猛地伸袖拭泪,取过酒杯一口喝下。
燕王默默看他喝完,又斟一杯酒,擎在手里,两眼望着河面,眉间皱成一个深刻的“川”字。
乐之扬明白他的心思。暗想生在帝王家固然风光,可也多了许多平常人未有的烦恼,燕王威震天下,却时乖命蹇,先被父母猜忌,后遭兄弟、侄儿算计,不能放手反击,又无法自证清白。乐之扬自忖换了自己,也会头痛得要命。
画舫靠岸,乐之扬向燕王告辞,但因失了马匹,只好步行返回。
到了“阳明观”,才知道冲大师派人将马送回。知客的道士不见了乐之扬,扣住送马的汉子大吵大闹,见了乐之扬始才放人。
而后数日,乐之扬心存疑虑,唯恐冲大师又生诡计,终日提心吊胆,借口练习乐器,呆在“阳明观”静观其变。不料一连数日风平浪静,冲大师消息全无,燕王也没动静,只有朱允炆关切“乐道大会”的胜负,每日派人送来精心烹制的素斋,明说慰问,暗中试探乐之扬的进境。
乐之扬不爱吃素,素斋大多赏给观中道士。众道士吃得欢天喜地,对这位“师叔祖”感激涕零,殊不知“师叔祖”每夜潜出道观,偷偷买了烧鹅油鸡、鱼肉美酒,大伙儿吃素的当儿,他就着上好黄酒,一手弹琴鼓瑟,一手大块吃肉,云房外的人只当他苦练乐器,各各屏气凝神,无人敢近一步。
又过数日,到了朱元璋龙诞之日,也是“乐道大会”的日子。
是日一早,道清就来敲门。他兴致勃勃,叽叽呱呱,卯时未到,就催乐之扬出发,自己带着一群道士,前呼后拥地为之开道。
消息早已传出,京城百姓无不盼望今日。此时扶老携幼,黑压压站在街道两旁,禁军结成人墙,拦在百姓之前,刀枪林立,如临大敌。
大会共有三关,第一关“五乐”初试,于午门前广场比试五种乐器,优胜者十人进入“玄音”复试,再选三人进入“钧天”殿试,由朱元璋亲自判定输赢。
乐之扬一行策马前往午门,到了路口,忽见黄子澄、齐泰和卓敬从岔道上赶来。乐之扬与这些儒生面子上均是效忠太孙,暗地里却颇有心结。乐之扬嫌黄、齐二人见识迂阔,说话不切实际,黄、齐二人恨乐之扬少年轻狂,分走了东宫的权柄。但凡乐之扬的献策,无论对错,二人都要反对一番,尽管屡屡碰壁,可也乐此不疲。朱允炆笃信儒学,对这些儒生百般宽容,放任他们跟乐之扬作对,还美其名曰“博采众长”。
乐之扬起初恼怒,后来债多不愁,索性把正事丢在一边,天天跟黄、齐二人斗嘴扯皮为乐。是以东宫事务冗杂,一件寻常政务,往往数日不决。好在户部侍郎卓敬为人公允,颇有经济之才,起初与乐之扬不和,后来一同办事,多了几分惺惺相惜,每逢众人争执不下,总是竭力开解,因此得罪黄、齐,背地里颇受二人埋怨。
四人相见,黄、齐二人心里齐骂:“牛鼻子。”乐之扬也暗中咕哝:“臭穷酸。”
私下里腹诽,面子上免不了装模作样地寒暄。黄子澄皮笑肉不笑:“道灵仙长,东宫荣辱,太孙的面子,全都交到你手上啦。”
“交个屁。”乐之扬心中暗骂,“全是你黄老狗害的。”
“黄大人说的是。”齐泰两眼朝天,也不正眼瞧人,“‘礼乐’出自孔子‘六艺’,古人云:‘乐为天地之和,礼为天地之序’,有礼无乐不可,有乐无礼不行,仙长奏乐之时,先得心中有礼,要不然,奏出来的音乐也是不三不四。”
“明白了。”乐之扬笑道,“齐大人的意思,就是说我不守礼数、不三不四。”
“哪里……”齐泰淡淡说道,“齐某说这话,只想仙长懂得礼乐一体的道理,大会上仙长若能胜出,大伙儿都有光彩。”
乐之扬笑道:“我要输了,你就更有光彩。”齐泰两眼一翻,似要发作,黄子澄冲他使个眼色,笑道:“仙长什么话?大家都是东宫同僚,休戚一体,荣辱与共。”他说得动听,口气里却大有嘲弄。
“有黄大人这句话就够了。”乐之扬笑了笑,“我要输了,一定告诉圣上,都是黄大人不好,天天跟我斗气,害我静不下心思练习乐器,圣上若要惩罚,先罚黄大人好了。”
黄子澄面皮涨紫,怒道:“道灵,你不要信口雌黄。”乐之扬大笑:“不是荣辱与共吗?说过的话放过的屁,这么快就撇清啦?”
“你、你……”黄子澄气得胡须发抖,“你有辱斯文……”卓敬见势不妙,忙说:“诸位,乐由心生,大会在即,大伙儿不要扰乱仙长的心境。”
乐之扬笑道:“乐由心生不假。心有喜怒哀乐,演奏《醉太平》,心里越欢喜越好,若是《十面埋伏》,胸中一腔怒火,才能奏出气势,见了卓大人,奏《醉太平》最妙,若要演奏《十面埋伏》嘛,那是非见黄大人和齐大人不可的。”
卓敬摇头苦笑,黄、齐二人绷着脸大生闷气。
乐之扬戏耍群儒,谈笑风生,正得意,忽听有女子尖声叫道:“乐之扬,乐之扬……”
乐之扬大吃一惊,循声望去,街边挤出一个中年女子,衣裳褴褛,蓬头垢面。
“江大婶……”乐之扬心往下沉,生出一丝慌乱。
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江小流的母亲江王氏,她盯着乐之扬两眼喷火,忽又高叫一声:“乐之扬,江小流呢,你把他拐到哪儿去了?”
乐之扬年纪长大,容貌有变,兼之易容有术,足以瞒过多人,可是遇上至亲至友,仍然不免泄露行藏。乐之扬和江小流自幼一起玩耍,出入江家不止一次,江小流的父母都是下九流出身,言行粗野,目光短浅,动辄打骂儿子,江母尤其厉害,江小流挨了打,乐之扬也难逃她的辱骂,故而从小到大都有些怕她。
“王八羔子。”江王氏当街撒起泼来,“姓乐的,化成灰我也认得你。我儿子呢?你把他拐到哪儿去了,放开我,老娘跟他拼了……”
她状如疯虎,竟要冲破禁军阻拦,惹恼了两个军汉,把她拽翻在地,一人掉转枪杆就要乱捅。乐之扬晃身下马,肩不抬,脚不动,倏忽到了禁军面前,一把扣住枪杆。那人瞪眼大怒,想要夺回长枪,可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枪杆也是纹丝不动。
乐之扬与禁军较劲,冷不防江王氏将他左腿抱住,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小乐,小乐,你行行好,把儿子还给我,行行好,把儿子还给我……”
听到哭声,乐之扬心头一惨,暗生愧疚。江小流离家出走,尽管出于自愿,可也与他大有关系,看见江母惨状,乐之扬鼻酸眼热,攥枪的手不由松了。
禁军满腹怒气,夺回长枪便要打人,道清赶上来,抓住枪杆呵斥:“干什么?东宫的人你也敢打?”
军汉一愣,仔细打量乐之扬,见他服饰华贵,不由气焰全消,讪讪地把枪收回。
道清一翻眼珠,又冲江母大骂:“疯婆子,快放手,不看看你抱的是谁……”
他一骂,乐之扬醒悟过来,自觉失态,环视四周,无论百姓禁军,还是东宫诸人,目光全都落在他身上。黄子澄和齐泰手拈胡须,神色狐疑。乐之扬心中大凛,想要摆脱江母,可又有些不忍。
正为难,一个汉子挤开人群,抓起江母,抡圆了巴掌给她两个耳光,边打边骂:“狗入的疯婆子,发你娘的癫?狗入的,打死你,打死你……”
乐之扬哭笑不得,这汉子正是江小流的父亲江腾,他龟奴出身,妓院里窝囊,回家就打老婆儿子出气。想是打怕了,江王氏挨了耳光,噤若寒蝉,一改疯癫神气,低头抱手,缩成一团。
江腾打完,冲着乐之扬点头哈腰:“官人得罪,娘儿们想儿子想疯了,我这就带她回去,好好归置归置……”盯着乐之扬,忽然露出迷惑神气。
乐之扬知他生疑,故作镇定,从袖里逃出一块碎银,扔给他道:“你别打了,我看她似乎有病,找个大夫好好瞧瞧。”
江腾喜出望外,接过银子,不知如何是好,江母两眼望着地面,嘴里咕咕哝哝:“乐之扬、乐之扬……”
她每叫一声,乐之扬的心就是一跳。他力持镇定,转身上马,黄子澄死死盯着他,忽而捻须笑道:“仙长,你认得这疯妇么?”乐之扬道:“不认得!”
“这就奇了。”齐泰冷笑,“若不认得,为何挨了辱骂还要舍钱?唔,乐之扬?那是谁啊……”
乐之扬心乱如麻,不知如何回答,烦恼中,忽听有人笑道:“道灵仙长慈悲为怀,真是我出家人的楷模。”
声音耳熟,乐之扬回头看去,冲大师挥袖扬鞭、迤逦而来,他白袍胜雪、肤光碾玉,座下白马神骏,一根杂毛也无,人马上下如一,绝似一轮明月飞过长街。晋王十六抬的大轿、上百人的护卫,但因这个和尚,全都光彩尽失。
冲大师一说,乐之扬醒悟过来,他此时并非乐之扬,而是道士道灵,身为玄门中人,施舍济人就是积累功德,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齐泰此说不过鸡蛋里挑骨头,当然了,只要乐之扬做的事儿,无论好坏他都要揶揄嘲讽一番。
晋王听见说话,也从轿子里探出头来:“道灵仙长好啊,怎么不见太孙殿下?”
“王爷万安。”乐之扬笑道,“太孙先行一步,进宫侍奉圣上了。”
两人数日前还打得你死我活,而今当街对语,亲昵如生平至交。乐之扬想到此节,没来由一阵恶心。
晋王笑脸团团,只顾跟乐之扬说话,至于其他人等,似乎都不存在。黄、齐、卓三人本已下马请安,但因两人说话,无从插嘴,眼睁睁望着轿子过去,脸上的尴尬难以描画。
冲大师在左,乐之扬在右,晋王大轿居中,左右逢源,尽说些朝野趣事。冲、乐二人一僧一道,均是第一等的俊秀人物,此时齐头并进,说笑不禁,风流潇洒,并世无三。两侧的百姓争睹风采,随着队伍前进,潮水一般向前涌动,挤得阻拦的禁军摇摇晃晃,一个个站立不定。
晋王见状笑道:“古人云:‘看杀卫玠’,今天本王身边两个卫玠,没有禁军拦着,怕也叫这些百姓看死了。”
乐之扬怪道:“卫玠是谁?”
晋王本意卖弄风雅,谁知遇上不解风情的草包,只一愣,不知从何说起。冲大师接口笑道:“卫玠是东晋时的美男子,人品俊雅,体弱多病,一次在街上行走,引来百姓围观。卫玠进退两难、疲惫不堪,回家后竟然一命呜呼。所以时人都说,他是被老百姓看死的。”
“啊哈。”乐之扬失笑道,“这样的男人不是废物么?”晋王干笑两声,面露不快。
冲大师微微一笑,岔开话题:“道灵仙长,你代表东宫出赛,想必已经胜券在握。”
“不敢。”乐之扬耸耸肩膀,“小道的伎俩上不得台盘,此次与会,一来献丑,二来长长见识。”
“仙长自谦了。”冲大师笑了笑,目光直视前方,“仙长吹笛子的本事天下独步,比得上当年的乐韶凤了。”
他说得若无其事,乐之扬却心头一沉:“该死,义父的事他也知道了?这和尚真是个地里鬼,别的还好,他若知道宝辉的事儿,那可大大的不妙。”想着愁上添愁。
忽听晋王说道:“乐韶凤乐祭酒么?好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了。如不然,今次‘乐道大会’,少不了他的风采。哎,当年‘九科门人’一案,朝野名士为之一空,乐韶凤能够活命,全奈他供出暗藏在朝廷里的九科门人,功过相抵,方得父皇开恩。”
乐之扬闻所未闻,冲口问道:“谁是‘九科门人’?”
“老神仙没告诉你么?”晋王有些惊讶,“当年逆贼梁思禽图谋不轨,设立紫金书院,教授九门学问,名为传道解惑,实为阴蓄私党。朝野里不少人受他迷惑、入他门墙。这些人统称为‘九科门人’,为了揪出这一群逆党,父皇费了好多工夫。”
乐之扬的心子怦怦乱跳,隐约猜出端倪:当年乐韶凤逃过一劫,全是因为告发“九科门人”,那么杀他的人也必然与“九科门人”有关。“九科门人”是梁思禽的弟子,此人武功盖世,要为乐韶凤报仇,只怕并非易事。
烦愁间,猛一抬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门。午门前一片广场,四面人潮熙攘,居中空空荡荡,支起一方圆台,上面摆放各种乐器,另有三个竹亭,其中空无一人。围绕圆台,零零星星地站了数十人,不是当朝王公,就是与会的乐师。
此次大会,每一位藩王公侯都要推举一名乐师,朱元璋子孙甚多,不算年幼王子,也有二十多人。开国公侯本也不少,但因数次大案,抄家灭族者甚众,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幸存者已是寥寥无几。
太子、秦王死后,晋王便是诸王之首。他一到场,藩王们都来拜见,齐王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张口就嚷:“三哥万安,这天底下的事儿真他娘的不公,有人进宫喝茶,留在咱们在这儿喝风。”
晋王明知故问,笑眯眯问道:“谁啊?”齐王冲着东宫诸人一努嘴,打个呵欠冷笑:“这时节,苍蝇蚊子真他妈多。”
黄子澄怒容满面,驸马府他吃了大亏,对齐王恨之入骨。晋王瞅他一眼,笑道:“老七,你的乐师备好了吗?”
“这种风骚事儿我不在行。”齐王哼了一声,指着远处一个年轻女子,“老子现抱佛脚,上秦淮河找了个臭花娘,床上的功夫一等一,至于别的嘛,本王可就不知道了。”
众王公大笑,宁王朱权微微皱眉,笑道:“七哥,这样的盛事,你就没有争胜之心么?”
“争胜的心我倒是有。”齐王斜睨宁王一眼,“到了战场上本王一心求胜,冲锋陷阵,马革裹尸都行。这些呜哩哇啦、咿咿呀呀的玩意儿能打仗吗,能杀人吗?当柴火烧也不够斤两!”
诸王又是大笑,他们名位虽高,大多不学无术。朱元璋马上得天下,儿子们崇拜他的武功,大多重武轻文,圣贤书都不爱多读,更别提这些下九流的音乐了。纵然听音赏乐,也多是鄙俗之曲、靡靡之音,齐王之流眼里,所谓吹拉弹唱,不过是失足女龟公的勾当,压根儿上不了台面。这一次“乐道大会”本是朱微提议、宁王附和,朱元璋本也不好此道,不忍爱女失望,勉强答应下来。其他藩王不知底细,只当是宁王的主意,一个个醋劲大发,逮着机会就要贬损一番。要知诸王之中,朱元璋深心里最喜爱宁王,嘴上不说,却让朱权以弱冠之年镇守大宁要塞,统辖八万精兵,其中的朵颜三卫骑兵甲于天下。
齐王排行第七,远比朱权年长,受封山东、尸位素餐,除了打杀王府的小厮小妾,连金戈铁马的影儿也碰不到。他自视甚高,以为古今名将无以过之,所以闲置不用,全怪父皇偏心,故而将宁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每每见他,一股嫉恨便打心眼里涌上来。
宁王也自知少年得志、遭人嫉恨,向来兄弟聚会,都是少言寡语。可他爱乐成痴,容不得齐王糟践,此时忍耐不住,强笑道:“七哥此言差矣,《洛阳伽蓝记》记载,有一个名叫田僧超的大乐师,擅长吹笛,能吹《壮士歌》、《项羽吟》两支曲子振奋人心。后来他跟随大将军崔延伯出征讨贼,每逢大战,便在阵前吹笛助威,笛声神妙,可使懦夫成勇、剑客思奋,二十年间,战无横阵,攻无全城,四方贼寇闻风丧胆。是以到了战场,音乐善而用之,照样可以杀敌取胜。”
“骗鬼么?”齐王冷笑,“吹笛子也能振奋军心?哼,老子放个屁还能臭死人呢!”
众人又是大笑,宁王脸涨通红,心中怒极,可是齐王为兄长,不好公开忤逆。
郢王朱栋年方十岁,兄长们的争风夺利他一无所知,对宁王的故事倒是大有兴趣,见他不再下说,心急问道:“后来呢?这个大将军这么厉害,是不是打了天下,当了皇帝?”
他言语幼稚,众人又是大笑,宁王皱了皱眉,欲言又止,这时忽听有人笑道:“后来的事儿我知道。”
众人回头一看,来的是蜀王朱椿。蜀王礼贤下士,素有才名,郢王忙道:“十一哥,快说,快说。”
蜀王叹一口气,说道:“正如十三弟所说,这一位田僧超太过了得,惹得敌人又恨又怕,有一个贼寇名叫万俟丑奴,派神箭手埋伏在阵前,趁着田僧超吹笛,将他一箭射死。哎,成也僧超,败也僧超,田僧超一死,大将军崔延伯也就被万俟丑奴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