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清平乐》最新章节!
对于大多数朝臣而言,秦王就如异军突起,一举夺得皇帝另眼相待。
这并不是说一直以来夏侯沛是隐匿人后的,她常有获人侧目之举,偶去赴宴,也是落落大方,亲和而不*份的。但那些终究是以一种无害温缓的姿态现于人前。细心的人是留意到这位小殿下天分奇高,可大多数人还是盯紧了年长的太子与王。
这回,她却一改往日温吞,以当仁不当之态闯入众臣眼帘之中。
有皇帝那句“十二郎有朕当年风采!”,秦王竟有将她兄长们的风头都盖下去的势头。如此,故有人权衡利弊,计量得失,亦有人与高丞相、大鸿胪一般对秦王为何在这时大放异彩存疑。
夏侯沛倒稳得很,出了场大风头,却丝毫无张扬得意之色,换下那身威风凛凛的甲胄,穿上玄色宽袍,她又是那个风仪出众的十二郎,仿佛方才在马上号令千军的将军不是她,她只是一个扫雪煮酒,举杯邀月的雅士。
自皇帐退出,太子走在最前,身后跟的是诸王,再后才是群臣百官。
远离了皇帐,太子方慢下脚步,他回头,复杂地看了看夏侯沛,道:“十二郎今日英姿,着实令为兄惊叹。”
大臣们都放慢了脚步,竖起耳朵来听。
夏侯沛见此,笑笑而已,谦逊道:“臣弟张扬,藏不住,学了点皮毛本事,便想让阿爹看看,不值得阿兄赞扬的。”
她有息事之意,太子瞥了眼那些装着若无其事却对这边情形一丝都不肯放过的大臣,顿时觉得索然无味,点点头,就要走,便听得夏侯衷凉凉道:“十二郎过谦了,这哪儿是什么皮毛本事?阿爹赞了你有他年轻时的风采,诸兄弟中唯十二郎有此赞誉。”
夏侯恕也不甘示弱,不怀好意地笑了笑,道:“细细一想,真是如此,十二郎于武功用力,大郎只在文治上上心,竟与阿爹当年,如出一辙。”
夏侯沛缓缓扭头,将目光落在夏侯恕身上,夏侯恕说完那句话便似发觉了自己的失言一般,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谁不知皇帝是如何得位,谁又不知哀太子输就输在无兵权上。
夏侯衷听到夏侯恕这等神发挥,既对他心生警惕,又想把这番话狠狠钉进太子心里去,好让太子与十二郎生隙,可还没等他开口,便听夏侯沛语气不是很好地看着夏侯恕,问:“二郎这是何意?什么叫做大郎只在文治上上心?”
这是掩且不及的事,谁都没想到夏侯沛竟然要深究。连太子都下意识地朝皇帐处看了一眼,皱了下眉头,道:“十二郎!”
他也是好意,怕传扬到皇帝耳中。
夏侯沛却冲他笑了一下,再转头去看夏侯恕时,那清冽的眼中冷得厉害:“二郎在暗示什么?何不说个明白?”
听秦王这般不依不饶,大臣们都担心将事闹大了,也都叹了一句,到底年轻气盛。
夏侯恕哪儿敢说,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回夏侯沛的话。夏侯衷得意得紧,将挑拨的话咽了回去,就等着看笑话,只要夏侯沛将事情闹大,阿爹必然重惩他。
谁知夏侯沛步步紧逼后,突然话锋一转:“说大郎只知文治,二兄可能在大郎手下走过十招?”
众人都愣了一愣,实在没想到这一直转急下。原来秦王指的根本不是她与太子和当年皇帝与哀太子的处境相似,而是针对那句太子只擅文治。情况这一变,非但轻易化解她与太子的对立之姿,还显得她尊敬长兄,为太子不平。
夏侯衷反应过来,便是冷笑,真是个,好弟弟。上回遇刺是如此维护太子,这次大庭广众之下又是如此,谁不感动她仁孝友爱。
只是夏侯沛这一逼问,众人都沉下心想了想,原本直觉以为当年夺位的惨烈之事要重演,可细细一忖,太子与哀太子虽有相似,却不相同,秦王更是比不上皇帝赫赫重权。刚刚对夏侯沛提起的防备,也逐渐减弱。
四周铁甲林立,皆是皇帝亲军。
众人不知不觉间已停下了脚步。都看着被夏侯沛逼问的夏侯恕。
夏侯恕面孔通红,十分屈辱,众目睽睽之下,若是拂袖而去,定要被人说不敬储君,可让他承认他的确不如太子,又很是不甘。被皇帝逐渐看重后,夏侯恕原先的唯唯诺诺被他很好的掩饰起来,可在心中根深蒂固的自卑却更为敏感扭曲。无能软弱便是他的逆鳞,谁都碰不得。
太子看着,竟觉快意,二郎三郎没少给他寻麻烦,他也是烦透了他们。要是能逼得二郎亲口承认不如他,与他的权威便是一种巩固。太子见机,温和地道:“说来已许久未与二郎切磋了,不知二郎是否进益,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去……”
夏侯恕牙根咬得发酸,勉强一笑,道:“哪儿用得着比?我不如太子,就不自取其辱了。”太子看着文弱,其实身手好得很。
原本太子与诸王话语,大臣们插不上嘴,眼下看着问答已毕,高宣成便笑呵呵地上前来,道:“老臣也许久不见太子殿下雄姿了,改日便让臣等一睹殿下风采。”
他是老臣,素受敬慕,此言一出,人人附和。太子矜持一笑,寒暄一二,看了几位弟弟一样,扬长而去。
众人渐渐散去,夏侯恕狠狠地瞪了夏侯沛一眼,夏侯沛已然温厚含笑,拱拱手:“二郎要往何处?可能顺路同行?”
好似什么都不曾发生。
夏侯衷搭上夏侯恕的肩,慵懒地伸了个懒腰:“二郎去我那,十二郎自便吧。”
夏侯沛也没想真与他们一起走,她跟太子能好声好气,和这两个,真做不来和平相处。当下也不多说,看着他们先走,算是尽了幼弟之礼,他们走出几步,她也朝另一方向走了。
一直在不远处静静看着的大鸿胪轻叹了口气。秦王眼下是不如那时手握重权的今上,可假以时日就未必了。
人都散尽了,魏会也朝自己的营帐走去。
一到帐门,便见魏达站在那处。
“拜见叔父。”魏达躬身见礼。
魏会拍拍他的肩膀,温声道:“进来说话。”
秦王受皇帝赞誉之事,早已人尽皆知,魏达就是来找魏会商量的。他父亲外任,家中主事者变成了这位叔父。
在魏达看来,叔父虽有谋略,却显得有些小家子气,太过瞻前顾后了,一直与太子殿下保持着距离。这有什么用?魏氏是太子外家,还能撇的干净吗?不如放手一搏,将太子推上皇位。
不过,父亲不在,他也无人相商了,一踏入营帐,魏达便迫不及待道:“叔父,秦王已露出利爪,不可不备!”
“这算什么利爪?”魏会毫不在意道,见魏达满脸不赞同,他笑着摇了摇头,以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宽容慈爱道,“你年轻,不懂得世人多是喜爱幼子,十二殿下最年幼,又一向乖巧,表现得稍优异些,陛下高兴,多夸了他几句,也是人之常情。”
“可……”魏达怎么也不赞同这种不痛不痒的言论。
魏会却笑着打断他:“你想想,你父亲是不是格外疼爱阿秀?”魏秀,是魏师幼子,眼下才两岁。
魏达一想,的确如此没错,可秦王的状况是不同的,他急了:“叔父太轻率了!天家与臣家,怎会相同?”皇帝一言一语都是朝中风向!
魏会见他仍旧固执,便虎起脸来:“够了,这不是你能置喙的,办好你的差使,旁的不许你过问!”
他摆明了不肯让魏达插手,魏达气得要命,到底保留了理智,没冲撞他的叔父,行礼告退了。
魏达一走,便见屏风后走出一人来。
那人是魏善,在军中历练几年,他身上贵公子的温润之气脱去不少,增添的刚毅之气使得他整个人看去成熟稳重。
“阿爹。”魏善走上前行礼。
魏达丝毫不意外他在此,点了点头,示意他免礼。
魏善站直了身,他本在屏风后看书,听到父亲与堂兄入帐而来的响动本要出来拜见,只是堂兄开口得急,他一听那话中内容,便又坐回到榻上。果然,没过多久,堂兄就被父亲气走了。
他如今任虎贲军昭武校尉一职,亦参与了演练,是亲眼目睹秦王在兵事上的天赋与号召人心的本事的。他也担心王成为太子劲敌。
听到父亲说服堂兄那轻飘飘的言语,他不由道:“阿爹,阿兄说得不错,秦王殿下非池中物,若等他羽翼丰满,再要谋划,便迟了。”对待敌人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一切危机都在显露苗头时就扼杀。如此既不费力,又可周全。
魏会哪能不知呢,他没有急着回答,反而问:“阿善,你观诸王,何者最佳?”
臣不议君,魏善正要推辞一句,突然意识到父亲此言深意,他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睛,失口道:“阿爹?”
魏会一笑,随意道:“此处只你我父子,有何话不可坦言,要你说,你说便是。”
魏善深吸了口气,凝神想了片刻,一一比较诸王长短,比了一圈,他道:“除太子,秦王最优。”更方面比较下来,无人可敌秦王。
魏会摇了摇头,怅然道:“然君心不可测啊。”他早就看透了,谁最优根本不是花落谁家的关键所在。重点在皇帝。
魏善越发不懂父亲的深意了,若说要改弦易辙,可他仍旧会帮衬太子,若说他支持太子,可所有帮助,都在暗处,太子不知,旁人亦不知。
仿佛看透了他的疑惑,魏会苦笑:“为父只是不知如何抉择。太子……”说到太子,他便无奈,若是太子稳固,他何致如此难抉择。
满朝文武,若说对圣人了解,谁可比高相?魏会观察了许久,高相对太子并没有用尽全力。兴许是人老了,失去当年那舍身一搏的勇气。他们有儿孙,有高爵厚禄。当年是什么都没有,只能追随尚为藩镇的今上,不成功便成仁,浑身都是孤注一掷的勇气。
而今,却是羁绊重重。
魏善看着父亲日渐苍迈的面容,他终于说出那个在他心中浮现已久的念头,他轻声道:“为何非要将所有人绑在一处?”
魏会睁开眼,凝重地看着他。
魏善定了定神,道:“伯父显然是跟定太子了,可阿爹并不看好太子,不如,阿爹另事一主,到时,不论谁胜,魏氏都不致败落。”
魏会看着他,眼眸渐渐地发冷,他阴沉的面容,令魏善心虚,可又不肯放弃这个看来完美的主意。
“这是,谁想的?”
魏善抿唇,魏会猛击矮案,喝道:“说!”
“是儿自己。”
魏会眯起眼,哂笑:“你何时学了这等两面三刀的本事?”
“阿爹……”
“要得利,不能不用手段,不使计量,但,要光明正大的用阳谋。阴谋,诡道,不是长久之计!”魏会失望地看着这个最看重的儿子。
魏善惶然,无措地低着头,不敢看自己的父亲。
谁都会犯错,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魏会的目光逐渐软下来,言辞仍旧严厉,语气已不是那么的愤怒了,他道:“无人可左右逢源,你去想想,错在何处。”
魏善敛衽一揖,坚毅道:“是。”
他不是个固执己见之人,若是看到自己的短处,便会毫不犹豫地改正。既然父亲如此说了,他会自己去思量,何处不足。
秋雨霏霏,带着一阵阵冷意。
秋獮第五日,天降雨,在外围猎众人忙赶回营帐。夏侯沛也猎了不少野物,她见雨一时停不了,便去盯着人将猎得的野物破腹去皮,处理好了,派人冒雨送去宫中,敬献皇后,并呈上手书一封。
这样的天气,皇后坐于廊下,饮茶观雨。
夏侯沛手书到时,雨刚停,庭院中弥漫着一种雨后的清新之气,松竹滴水,土壤湿润,明明是秋日,却显出春日的勃勃生机。
皇后拆开信封,只一眼辨认出这是夏侯沛的亲笔。
信中并无要事,不过问安而已,再絮絮叨叨地写上几笔她这几日做了什么,最后添上一句“不见阿娘,思念如水,百里之遥,竟似天涯。盼阿娘安,并念儿时时刻刻。”
她不但说了她想念皇后,也盼望皇后同样想念她。
雨过天晴,天边霞彩绚烂,皇后认真地将信笺折叠,塞回信封之中。做完这事,她抬头,望向天边,自夏侯沛走后便萦绕在心间的牵挂想念在此时,更甚。
对于大多数朝臣而言,秦王就如异军突起,一举夺得皇帝另眼相待。
这并不是说一直以来夏侯沛是隐匿人后的,她常有获人侧目之举,偶去赴宴,也是落落大方,亲和而不*份的。但那些终究是以一种无害温缓的姿态现于人前。细心的人是留意到这位小殿下天分奇高,可大多数人还是盯紧了年长的太子与王。
这回,她却一改往日温吞,以当仁不当之态闯入众臣眼帘之中。
有皇帝那句“十二郎有朕当年风采!”,秦王竟有将她兄长们的风头都盖下去的势头。如此,故有人权衡利弊,计量得失,亦有人与高丞相、大鸿胪一般对秦王为何在这时大放异彩存疑。
夏侯沛倒稳得很,出了场大风头,却丝毫无张扬得意之色,换下那身威风凛凛的甲胄,穿上玄色宽袍,她又是那个风仪出众的十二郎,仿佛方才在马上号令千军的将军不是她,她只是一个扫雪煮酒,举杯邀月的雅士。
自皇帐退出,太子走在最前,身后跟的是诸王,再后才是群臣百官。
远离了皇帐,太子方慢下脚步,他回头,复杂地看了看夏侯沛,道:“十二郎今日英姿,着实令为兄惊叹。”
大臣们都放慢了脚步,竖起耳朵来听。
夏侯沛见此,笑笑而已,谦逊道:“臣弟张扬,藏不住,学了点皮毛本事,便想让阿爹看看,不值得阿兄赞扬的。”
她有息事之意,太子瞥了眼那些装着若无其事却对这边情形一丝都不肯放过的大臣,顿时觉得索然无味,点点头,就要走,便听得夏侯衷凉凉道:“十二郎过谦了,这哪儿是什么皮毛本事?阿爹赞了你有他年轻时的风采,诸兄弟中唯十二郎有此赞誉。”
夏侯恕也不甘示弱,不怀好意地笑了笑,道:“细细一想,真是如此,十二郎于武功用力,大郎只在文治上上心,竟与阿爹当年,如出一辙。”
夏侯沛缓缓扭头,将目光落在夏侯恕身上,夏侯恕说完那句话便似发觉了自己的失言一般,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谁不知皇帝是如何得位,谁又不知哀太子输就输在无兵权上。
夏侯衷听到夏侯恕这等神发挥,既对他心生警惕,又想把这番话狠狠钉进太子心里去,好让太子与十二郎生隙,可还没等他开口,便听夏侯沛语气不是很好地看着夏侯恕,问:“二郎这是何意?什么叫做大郎只在文治上上心?”
这是掩且不及的事,谁都没想到夏侯沛竟然要深究。连太子都下意识地朝皇帐处看了一眼,皱了下眉头,道:“十二郎!”
他也是好意,怕传扬到皇帝耳中。
夏侯沛却冲他笑了一下,再转头去看夏侯恕时,那清冽的眼中冷得厉害:“二郎在暗示什么?何不说个明白?”
听秦王这般不依不饶,大臣们都担心将事闹大了,也都叹了一句,到底年轻气盛。
夏侯恕哪儿敢说,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回夏侯沛的话。夏侯衷得意得紧,将挑拨的话咽了回去,就等着看笑话,只要夏侯沛将事情闹大,阿爹必然重惩他。
谁知夏侯沛步步紧逼后,突然话锋一转:“说大郎只知文治,二兄可能在大郎手下走过十招?”
众人都愣了一愣,实在没想到这一直转急下。原来秦王指的根本不是她与太子和当年皇帝与哀太子的处境相似,而是针对那句太子只擅文治。情况这一变,非但轻易化解她与太子的对立之姿,还显得她尊敬长兄,为太子不平。
夏侯衷反应过来,便是冷笑,真是个,好弟弟。上回遇刺是如此维护太子,这次大庭广众之下又是如此,谁不感动她仁孝友爱。
只是夏侯沛这一逼问,众人都沉下心想了想,原本直觉以为当年夺位的惨烈之事要重演,可细细一忖,太子与哀太子虽有相似,却不相同,秦王更是比不上皇帝赫赫重权。刚刚对夏侯沛提起的防备,也逐渐减弱。
四周铁甲林立,皆是皇帝亲军。
众人不知不觉间已停下了脚步。都看着被夏侯沛逼问的夏侯恕。
夏侯恕面孔通红,十分屈辱,众目睽睽之下,若是拂袖而去,定要被人说不敬储君,可让他承认他的确不如太子,又很是不甘。被皇帝逐渐看重后,夏侯恕原先的唯唯诺诺被他很好的掩饰起来,可在心中根深蒂固的自卑却更为敏感扭曲。无能软弱便是他的逆鳞,谁都碰不得。
太子看着,竟觉快意,二郎三郎没少给他寻麻烦,他也是烦透了他们。要是能逼得二郎亲口承认不如他,与他的权威便是一种巩固。太子见机,温和地道:“说来已许久未与二郎切磋了,不知二郎是否进益,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去……”
夏侯恕牙根咬得发酸,勉强一笑,道:“哪儿用得着比?我不如太子,就不自取其辱了。”太子看着文弱,其实身手好得很。
原本太子与诸王话语,大臣们插不上嘴,眼下看着问答已毕,高宣成便笑呵呵地上前来,道:“老臣也许久不见太子殿下雄姿了,改日便让臣等一睹殿下风采。”
他是老臣,素受敬慕,此言一出,人人附和。太子矜持一笑,寒暄一二,看了几位弟弟一样,扬长而去。
众人渐渐散去,夏侯恕狠狠地瞪了夏侯沛一眼,夏侯沛已然温厚含笑,拱拱手:“二郎要往何处?可能顺路同行?”
好似什么都不曾发生。
夏侯衷搭上夏侯恕的肩,慵懒地伸了个懒腰:“二郎去我那,十二郎自便吧。”
夏侯沛也没想真与他们一起走,她跟太子能好声好气,和这两个,真做不来和平相处。当下也不多说,看着他们先走,算是尽了幼弟之礼,他们走出几步,她也朝另一方向走了。
一直在不远处静静看着的大鸿胪轻叹了口气。秦王眼下是不如那时手握重权的今上,可假以时日就未必了。
人都散尽了,魏会也朝自己的营帐走去。
一到帐门,便见魏达站在那处。
“拜见叔父。”魏达躬身见礼。
魏会拍拍他的肩膀,温声道:“进来说话。”
秦王受皇帝赞誉之事,早已人尽皆知,魏达就是来找魏会商量的。他父亲外任,家中主事者变成了这位叔父。
在魏达看来,叔父虽有谋略,却显得有些小家子气,太过瞻前顾后了,一直与太子殿下保持着距离。这有什么用?魏氏是太子外家,还能撇的干净吗?不如放手一搏,将太子推上皇位。
不过,父亲不在,他也无人相商了,一踏入营帐,魏达便迫不及待道:“叔父,秦王已露出利爪,不可不备!”
“这算什么利爪?”魏会毫不在意道,见魏达满脸不赞同,他笑着摇了摇头,以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宽容慈爱道,“你年轻,不懂得世人多是喜爱幼子,十二殿下最年幼,又一向乖巧,表现得稍优异些,陛下高兴,多夸了他几句,也是人之常情。”
“可……”魏达怎么也不赞同这种不痛不痒的言论。
魏会却笑着打断他:“你想想,你父亲是不是格外疼爱阿秀?”魏秀,是魏师幼子,眼下才两岁。
魏达一想,的确如此没错,可秦王的状况是不同的,他急了:“叔父太轻率了!天家与臣家,怎会相同?”皇帝一言一语都是朝中风向!
魏会见他仍旧固执,便虎起脸来:“够了,这不是你能置喙的,办好你的差使,旁的不许你过问!”
他摆明了不肯让魏达插手,魏达气得要命,到底保留了理智,没冲撞他的叔父,行礼告退了。
魏达一走,便见屏风后走出一人来。
那人是魏善,在军中历练几年,他身上贵公子的温润之气脱去不少,增添的刚毅之气使得他整个人看去成熟稳重。
“阿爹。”魏善走上前行礼。
魏达丝毫不意外他在此,点了点头,示意他免礼。
魏善站直了身,他本在屏风后看书,听到父亲与堂兄入帐而来的响动本要出来拜见,只是堂兄开口得急,他一听那话中内容,便又坐回到榻上。果然,没过多久,堂兄就被父亲气走了。
他如今任虎贲军昭武校尉一职,亦参与了演练,是亲眼目睹秦王在兵事上的天赋与号召人心的本事的。他也担心王成为太子劲敌。
听到父亲说服堂兄那轻飘飘的言语,他不由道:“阿爹,阿兄说得不错,秦王殿下非池中物,若等他羽翼丰满,再要谋划,便迟了。”对待敌人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一切危机都在显露苗头时就扼杀。如此既不费力,又可周全。
魏会哪能不知呢,他没有急着回答,反而问:“阿善,你观诸王,何者最佳?”
臣不议君,魏善正要推辞一句,突然意识到父亲此言深意,他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睛,失口道:“阿爹?”
魏会一笑,随意道:“此处只你我父子,有何话不可坦言,要你说,你说便是。”
魏善深吸了口气,凝神想了片刻,一一比较诸王长短,比了一圈,他道:“除太子,秦王最优。”更方面比较下来,无人可敌秦王。
魏会摇了摇头,怅然道:“然君心不可测啊。”他早就看透了,谁最优根本不是花落谁家的关键所在。重点在皇帝。
魏善越发不懂父亲的深意了,若说要改弦易辙,可他仍旧会帮衬太子,若说他支持太子,可所有帮助,都在暗处,太子不知,旁人亦不知。
仿佛看透了他的疑惑,魏会苦笑:“为父只是不知如何抉择。太子……”说到太子,他便无奈,若是太子稳固,他何致如此难抉择。
满朝文武,若说对圣人了解,谁可比高相?魏会观察了许久,高相对太子并没有用尽全力。兴许是人老了,失去当年那舍身一搏的勇气。他们有儿孙,有高爵厚禄。当年是什么都没有,只能追随尚为藩镇的今上,不成功便成仁,浑身都是孤注一掷的勇气。
而今,却是羁绊重重。
魏善看着父亲日渐苍迈的面容,他终于说出那个在他心中浮现已久的念头,他轻声道:“为何非要将所有人绑在一处?”
魏会睁开眼,凝重地看着他。
魏善定了定神,道:“伯父显然是跟定太子了,可阿爹并不看好太子,不如,阿爹另事一主,到时,不论谁胜,魏氏都不致败落。”
魏会看着他,眼眸渐渐地发冷,他阴沉的面容,令魏善心虚,可又不肯放弃这个看来完美的主意。
“这是,谁想的?”
魏善抿唇,魏会猛击矮案,喝道:“说!”
“是儿自己。”
魏会眯起眼,哂笑:“你何时学了这等两面三刀的本事?”
“阿爹……”
“要得利,不能不用手段,不使计量,但,要光明正大的用阳谋。阴谋,诡道,不是长久之计!”魏会失望地看着这个最看重的儿子。
魏善惶然,无措地低着头,不敢看自己的父亲。
谁都会犯错,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魏会的目光逐渐软下来,言辞仍旧严厉,语气已不是那么的愤怒了,他道:“无人可左右逢源,你去想想,错在何处。”
魏善敛衽一揖,坚毅道:“是。”
他不是个固执己见之人,若是看到自己的短处,便会毫不犹豫地改正。既然父亲如此说了,他会自己去思量,何处不足。
秋雨霏霏,带着一阵阵冷意。
秋獮第五日,天降雨,在外围猎众人忙赶回营帐。夏侯沛也猎了不少野物,她见雨一时停不了,便去盯着人将猎得的野物破腹去皮,处理好了,派人冒雨送去宫中,敬献皇后,并呈上手书一封。
这样的天气,皇后坐于廊下,饮茶观雨。
夏侯沛手书到时,雨刚停,庭院中弥漫着一种雨后的清新之气,松竹滴水,土壤湿润,明明是秋日,却显出春日的勃勃生机。
皇后拆开信封,只一眼辨认出这是夏侯沛的亲笔。
信中并无要事,不过问安而已,再絮絮叨叨地写上几笔她这几日做了什么,最后添上一句“不见阿娘,思念如水,百里之遥,竟似天涯。盼阿娘安,并念儿时时刻刻。”
她不但说了她想念皇后,也盼望皇后同样想念她。
雨过天晴,天边霞彩绚烂,皇后认真地将信笺折叠,塞回信封之中。做完这事,她抬头,望向天边,自夏侯沛走后便萦绕在心间的牵挂想念在此时,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