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稳定辽东之策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明末达人秀》最新章节!
黄府,书房之中。
黄立极与张瑞图相对而坐,一个满脸的轻松之色,一个忧心忡忡的样子,屋子里的气氛充满异样之感,谈话的语气更是截然相反,一个轻松愉快,一个充满忧虑。
“阁老,张某实在想不通,如今这个时候,你怎么就辞归了呢?先不说同僚需要你主持局面,与那些东林党分庭抗礼,皇上也没有追究过往的意思,你怎么还要请求辞归,告老还乡呢?”
“呵呵...张大人,老朽已经是六旬之人,半截身子都埋到了土里,已经没有那个精力与东林党较劲,也不想再参合京城的这潭浑水,能够全身而退,老朽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黄立极淡然一笑,看到张瑞图还是想不开,又要劝说自己,神色忽然一暗,幽幽地说道:“张大人,你我二人供事这么多年,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老朽不得不提醒一下,咱们的这位皇上看似年轻,却像一个老狐狸,行事就有章法,不是那个能够随便糊弄的先皇。”
“而且,从今天的早朝来看,虽然没有深究咱们这些人,但意图已经十分明显,细细考量之下,不难发现,东林党的实力越来越强,而咱们这些人却是不断地被打压,双方几乎趋于平衡的状态。”
“阁老,你的意思是....?”张瑞图心中一紧,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艰难的问道。
“张大人,老朽还是那个意思,趁着皇上现在还有很大的耐心,没有流露出赶尽杀绝之意,赶紧急流勇退,从京城的这个泥沼中抽身而出。”
黄立极说得极为恳请,神色已经凝重了起来,整个忽然变得超脱起来,进而补充道:“不管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是对魏党一系的清算,皇上都不可能的轻易放过咱们这些人,还不如主动请辞,腾出一些位置,好让皇上安排人,这样做的话,最起码能够博得皇上一个好感,不至于要咱们的身家性命。”
张瑞图不是愚鲁之人,仅仅比黄立极小两岁,今年已经五十八了,不管是形势所迫,还是想颐养天年,安度晚生,都使得他不得不接受黄立极的建议。
“谢啦,阁老,在下明白了,回去之后,就书写奏折,再次向皇上乞归。”
数日后,乾清宫之中,贾亦韬正在招待一名名臣儒将,满脸的兴奋之色,颇有踌躇满志之意,两人分君臣落座,显得很是亲近。
“孙爱卿,你在辽东经略那么多年,想必一定对建奴极为了解,以你之见,朝廷应该采用何策,方能稳住辽东局势,遏制住黄猪皮的进攻态势?”
贾亦韬的对面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孙承宗。
“启禀皇上,以老臣之见,要想稳定辽东局势,唯有以守代攻,步步为营,巩固朝廷在辽东的统治,以固有的城池为基点,不断地建立防御工事,向北逐渐延伸,如此徐徐图之之下,定能平复辽东之患,灭了建奴政权。”
“你的根据是什么呢?朝廷为什么不能主动出击,在最短的时间里,消灭后金,收复北方失地?”尽管心中认可孙传庭的做法,听得频频点头,贾亦韬还是忍不住地如此连连问了两句。
“启禀皇上,老臣的依据有二。其一,朝廷的军队虽多,在辽东拥有数十万之众,但军队的编制极为混乱,士兵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战斗力远远不能与建奴的骑兵相比。”
“其二,我朝军队的优势在于守城,并不擅长野战,而建奴正好是恰恰相反,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方是用兵之策。”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关于孙承宗的种种信息,尤其是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为了抵御建奴,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随之适时地插话道:“孙爱卿,既然朝廷的军队混乱,战斗力不强,上任之后,督师辽东,朕希望你能够整治军纪,打造出朝廷的精锐部队,无惧于建奴的骑兵。”
尽管早就听说了一些消息,被召入京,被皇上重新启用,将会被委任为蓟辽督师,但亲耳听到,孙承宗还是忍不住地一阵激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一敛,郑重地说道:“皇上,老臣有一事请求,还望圣上准允,”
“哦...什么事情?”贾亦韬的眉梢微微上扬,转瞬又恢复了正常。
“启禀皇上,辽东的局势非常的微妙,单单靠一个毛文龙,驻扎在东江镇,并不能完全牵制住建奴,黄猪皮依旧会率兵袭扰宁锦一带,所以,为了保持一种平衡,能够抵御的了建奴的铁骑,老臣请求,为辽东的军队装备大量的火器,如此才能缩减双方的战斗力差距。”
“稳扎稳打之下,不断地向北发展,蚕食建奴侵占的土地,老臣可以保证,整个辽东将会再次归入朝廷的统治之下,再无鞑子的军队,兵锋可以直至建州,后金的老巢。”
“要想实现这个意图,稳步经营辽东,绝非是一人之力能够完成。”贾亦韬赞叹了一句,那略带青色的面孔流露出淡淡的轻松之意,不住地点头,进而又问道:“孙爱卿,你想要什么样的人作为助手?”
很显然,孙承宗早就有了准备,心里有了合适的人选,脱口回道:“诚如皇上所言,平复辽东之患,绝非一人之力能够做到的,而督师辽东,老臣做得应该是把控大局,整合各方势力,同仇敌忾,消灭来犯之敌,至于具体的事宜,还要辽东巡抚和登莱巡抚来操作,相互配合。”
“依老臣之见,朝廷任命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可堪大用,正好可以作为老臣的一大臂力;至于登莱巡抚,老臣以为,没有人比赋闲在家的袁可立更合适。”
“不管是袁崇焕,还是袁可立,他们都对辽东的形势极为了解,深知建奴军队的打仗习性。前者可为经营辽东之人,稳健巩固朝廷在辽东的疆土;后者可以最为一支援军,驻扎于登莱,一旦建奴大举进犯边塞,就可以从海上进行支援,策应辽东的军队。”
贾亦韬虽然没有领军打仗的能力,更不是一名军人,但作为一个显著的历史学家,尤其是对明史著有研究,还是有一些战略眼光,并知道孙承宗这样做是对的。
天启年间,孙承宗经略辽东之时,后金之所以被压制的死死地,被遏制住发展势头,就是形成了这种格局,明朝占尽了优势。
毛文龙镇守于东江镇的皮岛,时刻威胁着努尔哈赤的老巢,使得建奴无法远征;袁崇焕固守于宁锦防线,不断地加固防御能力;袁可立在登莱遥相呼应,时刻都可以从海上进行支援;而孙承宗,就是协调各方,维持一种平衡的局面,统领这些干臣名将。
同时,贾亦韬也清醒的知道,崇祯继位之后,辽东的局势之所以时空,急转直下,毛文龙被杀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袁崇焕不具备统御全局的能力,没有孙承宗驾驭诸将的能力,缺乏一种大局的战略眼光。
黄府,书房之中。
黄立极与张瑞图相对而坐,一个满脸的轻松之色,一个忧心忡忡的样子,屋子里的气氛充满异样之感,谈话的语气更是截然相反,一个轻松愉快,一个充满忧虑。
“阁老,张某实在想不通,如今这个时候,你怎么就辞归了呢?先不说同僚需要你主持局面,与那些东林党分庭抗礼,皇上也没有追究过往的意思,你怎么还要请求辞归,告老还乡呢?”
“呵呵...张大人,老朽已经是六旬之人,半截身子都埋到了土里,已经没有那个精力与东林党较劲,也不想再参合京城的这潭浑水,能够全身而退,老朽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黄立极淡然一笑,看到张瑞图还是想不开,又要劝说自己,神色忽然一暗,幽幽地说道:“张大人,你我二人供事这么多年,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老朽不得不提醒一下,咱们的这位皇上看似年轻,却像一个老狐狸,行事就有章法,不是那个能够随便糊弄的先皇。”
“而且,从今天的早朝来看,虽然没有深究咱们这些人,但意图已经十分明显,细细考量之下,不难发现,东林党的实力越来越强,而咱们这些人却是不断地被打压,双方几乎趋于平衡的状态。”
“阁老,你的意思是....?”张瑞图心中一紧,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艰难的问道。
“张大人,老朽还是那个意思,趁着皇上现在还有很大的耐心,没有流露出赶尽杀绝之意,赶紧急流勇退,从京城的这个泥沼中抽身而出。”
黄立极说得极为恳请,神色已经凝重了起来,整个忽然变得超脱起来,进而补充道:“不管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是对魏党一系的清算,皇上都不可能的轻易放过咱们这些人,还不如主动请辞,腾出一些位置,好让皇上安排人,这样做的话,最起码能够博得皇上一个好感,不至于要咱们的身家性命。”
张瑞图不是愚鲁之人,仅仅比黄立极小两岁,今年已经五十八了,不管是形势所迫,还是想颐养天年,安度晚生,都使得他不得不接受黄立极的建议。
“谢啦,阁老,在下明白了,回去之后,就书写奏折,再次向皇上乞归。”
数日后,乾清宫之中,贾亦韬正在招待一名名臣儒将,满脸的兴奋之色,颇有踌躇满志之意,两人分君臣落座,显得很是亲近。
“孙爱卿,你在辽东经略那么多年,想必一定对建奴极为了解,以你之见,朝廷应该采用何策,方能稳住辽东局势,遏制住黄猪皮的进攻态势?”
贾亦韬的对面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孙承宗。
“启禀皇上,以老臣之见,要想稳定辽东局势,唯有以守代攻,步步为营,巩固朝廷在辽东的统治,以固有的城池为基点,不断地建立防御工事,向北逐渐延伸,如此徐徐图之之下,定能平复辽东之患,灭了建奴政权。”
“你的根据是什么呢?朝廷为什么不能主动出击,在最短的时间里,消灭后金,收复北方失地?”尽管心中认可孙传庭的做法,听得频频点头,贾亦韬还是忍不住地如此连连问了两句。
“启禀皇上,老臣的依据有二。其一,朝廷的军队虽多,在辽东拥有数十万之众,但军队的编制极为混乱,士兵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战斗力远远不能与建奴的骑兵相比。”
“其二,我朝军队的优势在于守城,并不擅长野战,而建奴正好是恰恰相反,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方是用兵之策。”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关于孙承宗的种种信息,尤其是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为了抵御建奴,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随之适时地插话道:“孙爱卿,既然朝廷的军队混乱,战斗力不强,上任之后,督师辽东,朕希望你能够整治军纪,打造出朝廷的精锐部队,无惧于建奴的骑兵。”
尽管早就听说了一些消息,被召入京,被皇上重新启用,将会被委任为蓟辽督师,但亲耳听到,孙承宗还是忍不住地一阵激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一敛,郑重地说道:“皇上,老臣有一事请求,还望圣上准允,”
“哦...什么事情?”贾亦韬的眉梢微微上扬,转瞬又恢复了正常。
“启禀皇上,辽东的局势非常的微妙,单单靠一个毛文龙,驻扎在东江镇,并不能完全牵制住建奴,黄猪皮依旧会率兵袭扰宁锦一带,所以,为了保持一种平衡,能够抵御的了建奴的铁骑,老臣请求,为辽东的军队装备大量的火器,如此才能缩减双方的战斗力差距。”
“稳扎稳打之下,不断地向北发展,蚕食建奴侵占的土地,老臣可以保证,整个辽东将会再次归入朝廷的统治之下,再无鞑子的军队,兵锋可以直至建州,后金的老巢。”
“要想实现这个意图,稳步经营辽东,绝非是一人之力能够完成。”贾亦韬赞叹了一句,那略带青色的面孔流露出淡淡的轻松之意,不住地点头,进而又问道:“孙爱卿,你想要什么样的人作为助手?”
很显然,孙承宗早就有了准备,心里有了合适的人选,脱口回道:“诚如皇上所言,平复辽东之患,绝非一人之力能够做到的,而督师辽东,老臣做得应该是把控大局,整合各方势力,同仇敌忾,消灭来犯之敌,至于具体的事宜,还要辽东巡抚和登莱巡抚来操作,相互配合。”
“依老臣之见,朝廷任命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可堪大用,正好可以作为老臣的一大臂力;至于登莱巡抚,老臣以为,没有人比赋闲在家的袁可立更合适。”
“不管是袁崇焕,还是袁可立,他们都对辽东的形势极为了解,深知建奴军队的打仗习性。前者可为经营辽东之人,稳健巩固朝廷在辽东的疆土;后者可以最为一支援军,驻扎于登莱,一旦建奴大举进犯边塞,就可以从海上进行支援,策应辽东的军队。”
贾亦韬虽然没有领军打仗的能力,更不是一名军人,但作为一个显著的历史学家,尤其是对明史著有研究,还是有一些战略眼光,并知道孙承宗这样做是对的。
天启年间,孙承宗经略辽东之时,后金之所以被压制的死死地,被遏制住发展势头,就是形成了这种格局,明朝占尽了优势。
毛文龙镇守于东江镇的皮岛,时刻威胁着努尔哈赤的老巢,使得建奴无法远征;袁崇焕固守于宁锦防线,不断地加固防御能力;袁可立在登莱遥相呼应,时刻都可以从海上进行支援;而孙承宗,就是协调各方,维持一种平衡的局面,统领这些干臣名将。
同时,贾亦韬也清醒的知道,崇祯继位之后,辽东的局势之所以时空,急转直下,毛文龙被杀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袁崇焕不具备统御全局的能力,没有孙承宗驾驭诸将的能力,缺乏一种大局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