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江州知州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阿岐王》最新章节!
二十里路,虽然大雨瓢泼,道路泥泞难行,但苏郁岐脚程极快,小半个时辰,便到了江州府衙。
府衙的门前全是积水,有及膝深,大门敞开着,迈步进门,里面空无一人。
“有人吗?”
“有没有人?”
苏郁岐站在院子里喊了两声,渺无回音。看来,江州的知州大人不在衙门里。
也是,这种时候,他怎么可能呆在积满水的衙门里。他要么应该在抗洪的前线,要么应该在逃命的前线。
苏郁岐想,他最好是在抗洪的前线,否则,他这个知州的下场,就非常好看了。
苏郁岐找遍府衙,终于找到一个人,这人是府衙里一个看门的,上了些年纪,被留在府衙看门。
“你们江州知州呢?”苏郁岐开门见山地问他。
苏郁岐三人一身的泥水,早就已经狼狈不堪,那看门的人上上下下打量,表示不大清楚三人的身份:“你们是什么人?做什么在这里大呼小叫的?”
“这位是……”
苏郁岐伸手一挡,打断了身边人的回答,抢先道:“老人家,江州知州据说已经逃命去了,我们就是来看看是不是确有此事,怎么,这府衙里就剩您一人了吗?”
“你们年纪轻轻的,这是太闲了吗?打听这些做什么?”
“我们并非为打听这些来的。两岸百姓遭受灾难,他作为江州知州,理应出来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眼下却传出他恐惧私逃的传言,这不但于我江州声誉有损,而且,百姓正需要一个领头人带着他们抗洪,我们就是代表百姓来请他出面的。”苏郁岐并不知情,不过是诈言,想要套取那看门人的话罢了。
看门人面露不悦之色,冷声道:“你们也看见了,这里只有我一个人,知州大人不在,你们白跑一趟。”
“那请问,知州大人他去了哪里?”
“去哪里?我一个看门的怎么会知道?”
“平时衙门的衙内和捕快呢?”
“大难临头,自然是各自飞喽。”
满衙的人,居然跑得只剩下一个拎不清的老者,苏郁岐早已经愤怒填胸,但脸上没有表露半分,只是眸色更冷了,瞥了那老者一眼,转过身去,大步流星地往衙堂走去。
“哎,你究竟是什么人,衙门公堂岂是你们可以私闯的?”
苏郁岐的声音如冰:“你们两人,告诉他我是谁。”
那二人齐刷刷道:“这乃是当朝大司马,辅政大臣岐王爷!”
那老者两腿一软,跪倒在了泥水之中,口中念念有词,“小人不知是王爷驾到,多有得罪,请王爷饶命啊!王爷饶命!”
“你且一边呆着去。”苏郁岐头也没回,冷冷说了一句。
虽然老人语出不敬,但好歹也算是留下来的最后一人,于情于理,都不能降罪于他。苏郁岐自然不屑和他一般见识。
算算时间,军队应该快要到了,来的时候,为保万无一失,苏郁岐还调了一千苏家军,即便军队出什么意外,苏家军也能按时到这里。
现在只能等军队的到来。
衙堂里尚算好的,因为地势高,没有进水,推门进去,一股霉味扑鼻而来,苏郁岐忍不住用手捂住鼻子,扇了扇,那二人急忙跑上前去,将堂上的桌案椅子擦了擦,“王爷,您请坐。”
苏郁岐撩衣摆坐了,这才想起来还不知道这两人姓甚名谁,遂问道:“你们两人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张冲。”
“小的叫张宁。”
“王爷,我们是兄弟,因为老娘年迈,兼身有重疾,不能挪动地方,只好留下来守着老娘,岚江决堤的时候,就没能跑得了,幸好我们平时打渔为生,会水,这才没有被淹死。”
危难的时候,才会见出人性。自己无奈救下的这两人,竟是两条汉子,苏郁岐无奈中又有些庆幸。
“如今家也没了,你们愿不愿意跟着本王做事?”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这两人也属于可用之材,苏郁岐便顺水推舟,送了这份人情。
“小的自然是一万个愿意。王爷不但救了我兄弟二人的性命,还收留我兄弟二人,再造之恩,没齿难忘,我兄弟二人从现在起,命就是王爷您的,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苏郁岐不免觉得好笑又感动,道:“听你俩这言谈,不像是寻常的渔民,怎的却去当了渔民?”
哥哥张冲道:“不瞒王爷您说,小的兄弟二人都是当过兵的,只因为家中母亲年迈,不得已回来侍亲。唉,只恨天灾绝人路,我兄弟二人此番没能护住娘亲,她老人家没了。”
苏郁岐想起上山之时,山上新起一坟,想来就是这兄弟二人的母亲吧。一则为他们的孝心所感,一则为洪水中丧生的百姓悲恸,苏郁岐不禁生叹:“逝者已矣,生者何哀。你们节哀吧。”
顿了一顿,又道:“你二人既是这里的渔民,对这里的水道都熟悉吧?”
二人抢道:“熟悉得很。”
“那就好。一会儿军队到了,要烦你们二人带着他们去下水救人。”
“没问题。”
“对了,你们把刚才那老头儿叫进来。”
张宁忙跑去外面,喊了一声:“那位大叔,进来一下。”
适才的老头儿正在外面探头探脑,不敢进来,又不敢擅自离开,听得张宁的呼唤,忙一溜小跑过来。
“王爷找你问话,你进来说话。”
老头在张宁的带领下进了衙堂,老头跪下行礼:“给王爷见礼。”
“你可知你们知州府里有没有地形图之类的东西?”苏郁岐问道。
老头道:“小的只是个看门的,对这些不懂啊。”
苏郁岐不无遗憾,叹了一口气,道:“张家兄弟,烦你们二人到处找一找,诸如地形图、地方志之类的东西,我要研究一下本地地势,好知道从哪里下手救援。”
张家二兄弟忙答应着去了,苏郁岐也站起身来,开始到处搜索。
前面的衙堂里除了桌案椅子并几条杀威棒,再无他物,苏郁岐扫视一圈,转身去了后衙。
后衙倒是存有文书案卷之类的,照这知州的作派,想来也不是什么清明的官,这些案卷里倒不知有多少是冤案错案。苏郁岐眼下没有工夫管这些,只将精神放在寻找地形图上。
在一摞书简之中,找到了一本蒙尘的地方志,看上面的日期,还是数年前校验过的,苏郁岐拂去上面的灰尘,翻开研读。
写这地方志的人文笔倒是十分了得,工作也做得细致,将岚江的源起以及江州这一段的岚江地形风物记载得很是详尽。
苏郁岐携了书卷,重又回到前面衙堂坐下,仔细观读书卷。
书上记载,岚江到江州入海,江水与海水在此混流,形成特殊的盐碱地,多生耐碱草木,居民多以打渔为生。
河道到此加宽,到入海口处最宽的地方,宽达三十二里。
如此宽的河道,照理,不该出现泄洪难题,苏郁岐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问题,想来那打渔为生的张家兄弟二人能给出答案。苏郁岐瞥了眼跪在地上不知所措的老头,道:“你去喊张氏兄弟二人回来。”
老头战战兢兢去了,不出片刻,张宁回来,进得衙堂,作揖道:“王爷,您叫小的?”
“我在后衙找到一本地方志,有一个地方不甚明白,想问问你。”
“王爷您但问无妨。”
“地方志上记载,岚江入海口江面宽达三十二里,如此宽的河道,怎么会出现泄洪不利的现象呢?”
张宁道:“王爷有所不知,这些年河道无人管理,上游流下来的泥沙淤积在入海口,导致入海口的地势升高,洪水来的时候,自然就泄洪不畅了。咱们江州渔民也曾经联名上疏过,只可惜上疏却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苏郁岐道:“我这几年在朝中并未听过什么上疏,大约是被什么人扣押下了。这个暂且不提,容我回朝再作打算,眼下最重要的是泄洪救人。我问你,江州段岚江上游的堤坝有多少年未加巩固了?”
“五年前我兄弟二人回到江州,从那个时候起就没有见过有人修固堤坝。”
“该死的江州知州!”苏郁岐恼怒之下,猛拍桌案,那张厚重的桌子竟在一击之下断裂成数块,飞散一地,将堂下的老头吓得目瞪口呆。
张宁亦被吓得半天没有回过神来。这位王爷的武功力气,果然是惊人!那些说书唱戏的,竟不是虚言!
张冲正握了一卷用油纸包着的地形图,刚走到门口,被这翻飞的景象吓了一跳,“这……这是怎么了?”
苏郁岐压了压怒气,道:“若我没记错,朝廷每年都会下拨修缮款,专门用于岚江沿岸修固堤坝用,江州每年得修缮款五万两银子,朝廷怕有人会贪墨这笔银项,特意在库中就将银子封好,中间不经过任何人的手,直接运送到各个州府,却没想到,江州知州如此胆大!连救命的款项也敢贪墨!”
堂下的看门老头吓得一直就没能回神。
二十里路,虽然大雨瓢泼,道路泥泞难行,但苏郁岐脚程极快,小半个时辰,便到了江州府衙。
府衙的门前全是积水,有及膝深,大门敞开着,迈步进门,里面空无一人。
“有人吗?”
“有没有人?”
苏郁岐站在院子里喊了两声,渺无回音。看来,江州的知州大人不在衙门里。
也是,这种时候,他怎么可能呆在积满水的衙门里。他要么应该在抗洪的前线,要么应该在逃命的前线。
苏郁岐想,他最好是在抗洪的前线,否则,他这个知州的下场,就非常好看了。
苏郁岐找遍府衙,终于找到一个人,这人是府衙里一个看门的,上了些年纪,被留在府衙看门。
“你们江州知州呢?”苏郁岐开门见山地问他。
苏郁岐三人一身的泥水,早就已经狼狈不堪,那看门的人上上下下打量,表示不大清楚三人的身份:“你们是什么人?做什么在这里大呼小叫的?”
“这位是……”
苏郁岐伸手一挡,打断了身边人的回答,抢先道:“老人家,江州知州据说已经逃命去了,我们就是来看看是不是确有此事,怎么,这府衙里就剩您一人了吗?”
“你们年纪轻轻的,这是太闲了吗?打听这些做什么?”
“我们并非为打听这些来的。两岸百姓遭受灾难,他作为江州知州,理应出来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眼下却传出他恐惧私逃的传言,这不但于我江州声誉有损,而且,百姓正需要一个领头人带着他们抗洪,我们就是代表百姓来请他出面的。”苏郁岐并不知情,不过是诈言,想要套取那看门人的话罢了。
看门人面露不悦之色,冷声道:“你们也看见了,这里只有我一个人,知州大人不在,你们白跑一趟。”
“那请问,知州大人他去了哪里?”
“去哪里?我一个看门的怎么会知道?”
“平时衙门的衙内和捕快呢?”
“大难临头,自然是各自飞喽。”
满衙的人,居然跑得只剩下一个拎不清的老者,苏郁岐早已经愤怒填胸,但脸上没有表露半分,只是眸色更冷了,瞥了那老者一眼,转过身去,大步流星地往衙堂走去。
“哎,你究竟是什么人,衙门公堂岂是你们可以私闯的?”
苏郁岐的声音如冰:“你们两人,告诉他我是谁。”
那二人齐刷刷道:“这乃是当朝大司马,辅政大臣岐王爷!”
那老者两腿一软,跪倒在了泥水之中,口中念念有词,“小人不知是王爷驾到,多有得罪,请王爷饶命啊!王爷饶命!”
“你且一边呆着去。”苏郁岐头也没回,冷冷说了一句。
虽然老人语出不敬,但好歹也算是留下来的最后一人,于情于理,都不能降罪于他。苏郁岐自然不屑和他一般见识。
算算时间,军队应该快要到了,来的时候,为保万无一失,苏郁岐还调了一千苏家军,即便军队出什么意外,苏家军也能按时到这里。
现在只能等军队的到来。
衙堂里尚算好的,因为地势高,没有进水,推门进去,一股霉味扑鼻而来,苏郁岐忍不住用手捂住鼻子,扇了扇,那二人急忙跑上前去,将堂上的桌案椅子擦了擦,“王爷,您请坐。”
苏郁岐撩衣摆坐了,这才想起来还不知道这两人姓甚名谁,遂问道:“你们两人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张冲。”
“小的叫张宁。”
“王爷,我们是兄弟,因为老娘年迈,兼身有重疾,不能挪动地方,只好留下来守着老娘,岚江决堤的时候,就没能跑得了,幸好我们平时打渔为生,会水,这才没有被淹死。”
危难的时候,才会见出人性。自己无奈救下的这两人,竟是两条汉子,苏郁岐无奈中又有些庆幸。
“如今家也没了,你们愿不愿意跟着本王做事?”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这两人也属于可用之材,苏郁岐便顺水推舟,送了这份人情。
“小的自然是一万个愿意。王爷不但救了我兄弟二人的性命,还收留我兄弟二人,再造之恩,没齿难忘,我兄弟二人从现在起,命就是王爷您的,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苏郁岐不免觉得好笑又感动,道:“听你俩这言谈,不像是寻常的渔民,怎的却去当了渔民?”
哥哥张冲道:“不瞒王爷您说,小的兄弟二人都是当过兵的,只因为家中母亲年迈,不得已回来侍亲。唉,只恨天灾绝人路,我兄弟二人此番没能护住娘亲,她老人家没了。”
苏郁岐想起上山之时,山上新起一坟,想来就是这兄弟二人的母亲吧。一则为他们的孝心所感,一则为洪水中丧生的百姓悲恸,苏郁岐不禁生叹:“逝者已矣,生者何哀。你们节哀吧。”
顿了一顿,又道:“你二人既是这里的渔民,对这里的水道都熟悉吧?”
二人抢道:“熟悉得很。”
“那就好。一会儿军队到了,要烦你们二人带着他们去下水救人。”
“没问题。”
“对了,你们把刚才那老头儿叫进来。”
张宁忙跑去外面,喊了一声:“那位大叔,进来一下。”
适才的老头儿正在外面探头探脑,不敢进来,又不敢擅自离开,听得张宁的呼唤,忙一溜小跑过来。
“王爷找你问话,你进来说话。”
老头在张宁的带领下进了衙堂,老头跪下行礼:“给王爷见礼。”
“你可知你们知州府里有没有地形图之类的东西?”苏郁岐问道。
老头道:“小的只是个看门的,对这些不懂啊。”
苏郁岐不无遗憾,叹了一口气,道:“张家兄弟,烦你们二人到处找一找,诸如地形图、地方志之类的东西,我要研究一下本地地势,好知道从哪里下手救援。”
张家二兄弟忙答应着去了,苏郁岐也站起身来,开始到处搜索。
前面的衙堂里除了桌案椅子并几条杀威棒,再无他物,苏郁岐扫视一圈,转身去了后衙。
后衙倒是存有文书案卷之类的,照这知州的作派,想来也不是什么清明的官,这些案卷里倒不知有多少是冤案错案。苏郁岐眼下没有工夫管这些,只将精神放在寻找地形图上。
在一摞书简之中,找到了一本蒙尘的地方志,看上面的日期,还是数年前校验过的,苏郁岐拂去上面的灰尘,翻开研读。
写这地方志的人文笔倒是十分了得,工作也做得细致,将岚江的源起以及江州这一段的岚江地形风物记载得很是详尽。
苏郁岐携了书卷,重又回到前面衙堂坐下,仔细观读书卷。
书上记载,岚江到江州入海,江水与海水在此混流,形成特殊的盐碱地,多生耐碱草木,居民多以打渔为生。
河道到此加宽,到入海口处最宽的地方,宽达三十二里。
如此宽的河道,照理,不该出现泄洪难题,苏郁岐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问题,想来那打渔为生的张家兄弟二人能给出答案。苏郁岐瞥了眼跪在地上不知所措的老头,道:“你去喊张氏兄弟二人回来。”
老头战战兢兢去了,不出片刻,张宁回来,进得衙堂,作揖道:“王爷,您叫小的?”
“我在后衙找到一本地方志,有一个地方不甚明白,想问问你。”
“王爷您但问无妨。”
“地方志上记载,岚江入海口江面宽达三十二里,如此宽的河道,怎么会出现泄洪不利的现象呢?”
张宁道:“王爷有所不知,这些年河道无人管理,上游流下来的泥沙淤积在入海口,导致入海口的地势升高,洪水来的时候,自然就泄洪不畅了。咱们江州渔民也曾经联名上疏过,只可惜上疏却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苏郁岐道:“我这几年在朝中并未听过什么上疏,大约是被什么人扣押下了。这个暂且不提,容我回朝再作打算,眼下最重要的是泄洪救人。我问你,江州段岚江上游的堤坝有多少年未加巩固了?”
“五年前我兄弟二人回到江州,从那个时候起就没有见过有人修固堤坝。”
“该死的江州知州!”苏郁岐恼怒之下,猛拍桌案,那张厚重的桌子竟在一击之下断裂成数块,飞散一地,将堂下的老头吓得目瞪口呆。
张宁亦被吓得半天没有回过神来。这位王爷的武功力气,果然是惊人!那些说书唱戏的,竟不是虚言!
张冲正握了一卷用油纸包着的地形图,刚走到门口,被这翻飞的景象吓了一跳,“这……这是怎么了?”
苏郁岐压了压怒气,道:“若我没记错,朝廷每年都会下拨修缮款,专门用于岚江沿岸修固堤坝用,江州每年得修缮款五万两银子,朝廷怕有人会贪墨这笔银项,特意在库中就将银子封好,中间不经过任何人的手,直接运送到各个州府,却没想到,江州知州如此胆大!连救命的款项也敢贪墨!”
堂下的看门老头吓得一直就没能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