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被捅了一刀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辛亥之钢铁基地》最新章节!
9月底,同盟国第一次首脑会议在维也纳召开,根据政治需要进行军事部署,是这次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而政治需要,完全可以解读为利益分配,政治需要,完全可以解读为利益分配,威廉二世急需解决同盟国内部的利益争端,以更快的获得石油资源,进而发动更大规模的征服战争。
争吵持续了三天时间,最后德国、奥匈帝国成了赢家,保加利亚也获得了不错的蛋糕份额,只有奥斯曼土耳其不满意,但战绩让他们没有底气反驳。
根据维也纳会议制定的秘密协议,盟军将首先对准南欧,德军出动两个集团军的兵力,配合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完全击败塞尔维亚,并出兵罗马尼亚。攻占罗马尼亚后盟军将和奥斯曼土耳其夹击希腊,从而威胁英国的地中海航运和生命线一般的苏伊士运河。
赢得巴尔干之战后,德国将获得罗马尼亚的全部石油份额和希腊的克里特岛,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平分罗马尼亚的领土,另外奥匈帝国获得塞尔维亚的四分之三和希腊北部一部分。保加利亚获得塞尔维亚东南边境一部分国土和希腊塞萨洛尼基以东领土。而奥斯曼土耳其只获得希腊中部一部分领土,保留一部分国土的希腊将在同盟国的支持下成立新的政府,并成为同盟国的一员。
分赃协议制定后的战斗非常顺利,除了盟国之间的配合、后勤不便和指挥系统混乱外,盟军没有别的麻烦。不过那些问题已经够盟军头疼的了,好在塞尔维亚军队和罗马尼亚军队麻烦同样不小。
战斗进程乏善可陈,精锐的德意志士兵在前面快速推进,奥匈帝国军队跟在后面打扫战场、收拢战俘、接收城镇。以往奥匈军队几个月不能突破的敌军阵地,德军在几天之内就将其占领,战斗力的差距让奥匈将领羞愧不已。
罗马尼亚、希腊等国立刻向协约国求援,英国也知道现在不是畏首畏尾的时候,立刻调派大量物资运往塞尔维亚和希腊,并从非洲殖民地和亚洲殖民地调集了十五个师的殖民地军队,前往巴尔干半岛支援。
事实证明巴尔干这个火药桶不过是当地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低劣厮杀,精锐的德军一到,低水平的势均力敌立刻变成一边倒。罗马尼亚首先被二十万德军士兵和十五万奥匈士兵、五万保加利亚士兵攻克,俄国人将兵力集中在边境地区,专注于防御和建设工事,就是不派兵支援罗马尼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邻国失陷。
希腊和塞尔维亚的抵抗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910年底,奥匈皇室宣布塞尔维亚成为其领地,1911年初,希腊宣布投降。英国人前后调派了二十一个师的殖民地军队,伤亡九万多人,五万人成为盟军的俘虏,仍旧没能阻挡希腊的沦陷。
盟军鲸吞欧洲大陆的架势让协约国恐慌,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就快变成意大利面条,在德意志军队面前战战兢兢。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没有表现出倒向同盟国的态势,但英国人没有掉以轻心,这里关系着直布罗陀海峡航线的安全。事实上西班牙内部已经有人表现出亲德的态度,这个中立的国家发了一笔不小的战争财,但经济形势的好转并没有给平民带来生活上的改善,国内矛盾日渐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以巴塞罗那为中心,一个名为军官洪达即军官集团、军官工会的组织出现,并逐渐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他们不满军队现存制度,不满军队中阿谀奉承、纪律松懈、盗窃国家财产等状况,不满将军们的无能,对军队上层生活奢侈而中下层军官生活贫困更是群情激愤。而校级以下步兵军官组成的军官洪达,表现出对德国明显的好感,这显然是英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欧洲大陆上只剩下一个沙皇俄国在抵抗者同盟国,这是协约国的救命稻草,是协约国最后的希望。一旦沙皇俄国投降,协约国将再也没有战胜同盟国的可能,将来最好的可能就是两强对立,这也超出了英国的底线。
尼古拉二世顿时感觉亚历山大,同样非常自豪,看到没有,欧洲的希望掌握在我尼古拉二世大帝手里,伟大的俄罗斯将成为欧洲的救世主,没有我,欧洲将再次进入黑暗时代。
自豪的同时,尼古拉二世没有忘记向英美要好处,单凭俄国的力量很难挡住德军的进攻,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可不想和拿破仑时期一样,用空间换取胜利,拿破仑在莫斯科失败,不意味着威廉二世也会失败。他盘算着在边境地区就击败德军,所以,更多的灰色牲口被征调动员,在边境地区,俄国已经聚集了三百多万大军,其中四分之三是新征调的士兵,没有经过像样的训练,没有像样的武器。
“我们需要武器,需要弹药,需要军装,需要钢盔,需要坦克飞机大炮,什么都要,没有这些,就不要期望俄国用一己之力抵挡同盟国!”俄国的外交官在伦敦和华盛顿态度强硬,现在是英美有求于俄国,必须拿出真金白银!
英美能够拿出来的东西很多,俄国需要的各种物资都堆积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但问题是怎么运过去。大西洋航线不用考虑,北海和波罗的海被德军经营的铁桶一般,北冰洋航线上利用挪威的港口,德军的潜艇和战舰同样将其封锁起来。
也就是说,只剩下太平洋航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利用,虽然效率低下,但总归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里的阻碍就是华国,华俄两国虽然经贸往来频繁,大量物资和军火被运往俄国腹地,但这需要俄国付出大量的财富,而且坦克飞机等许多军事物资不能从华国进口。再者,两国之间的军事对峙一直存在,在远东、蒙古和中亚,两国漫长的边境线上,超过三百万大军隔着边境线互相对峙。修建工事、囤积物资和军队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这里两国地缘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就算是关系再好,也不可能放弃边境地区的防御。
所以当尼古拉二世的特使抵达武汉,并于华国总统吕梁秘密会面后,得到的答复让他不敢相信。华国竟然同意放开北太平洋通道,允许美国和英国的商船、运输船在海参崴靠岸!这与背后捅德国一刀没什么区别。
德国与华国眉来眼去不是什么秘密,那四艘超级战列舰,那无数的物资,明显带有华国血统的德式武器装备,都证明了这一点。两国分别对协约国和日美开战,一副结盟的架势,各国都在等待两国宣布结盟的那一天,到头来竟然等到了这么一个消息,怎么不能让人惊讶!
惊讶之后就是暗喜,华国和德国之间产生矛盾,对于协约国和美国来说是最大的好消息。更大的利好消息是,华俄两国达成互不侵犯协议,按照这个协议的要求,两国互相将少了在边境地区的驻军。华国的东北集团军、蒙古集团军和西北集团军总兵力从一百四十万降低到六十五万,大部分调往南方。尼古拉二世更加积极,亚洲方向的一百五十多万驻军降低至八十万,其余七十多万精锐士兵调往东线战场,成为东线最有力的补充。
援助物资从美国沿岸出发,经过被太平洋航线抵达海参崴,几天时间这个港口上就堆积了无数的物资。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力有限,俄国落后的铁路运输系统、不作为的官僚让运往欧洲方向的物资像细雨一样,难以满足欧洲前线的需求。前线的将领眼看着堆积在海参崴的坦克大炮着急,却接收几枚微不足道的子弹,或者士兵们吃上了美国产的罐头,却拿不到最需要的武器弹药。这一条横跨三分之一地球距离的铁路,无法满足几百万俄军的需求。
因为华国的背叛差点吐血的德国人开始加快战争准备的步伐,趁着俄国远东士兵还在遥远的道路上磨蹭,海参崴的物资和运送士兵的列车抢夺车厢,德军总参谋部决定对俄国发动主动进攻。
利用便捷高效的铁路运输系统,德军主力迅速从西线转到东线,进攻开始前,总参谋部为东线战役准备的军队已经超过两百一十万,包括最精锐的两个装甲军,三个新组建的装甲军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军。两千五百架飞机和一万一千门火炮成为陆军进攻的最大依仗,此时的德军要强于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巅峰时期,这是一支没有受到阉割的军队,拥有战无不胜传统的军队,火炮、飞机等各种武器没有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的军队。在技术水平上甚至也不弱于那个时期,最重要的,他们没有一个指手画脚的元首,取而代之的是配合默契的皇帝和总参谋长。(未完待续。)
9月底,同盟国第一次首脑会议在维也纳召开,根据政治需要进行军事部署,是这次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而政治需要,完全可以解读为利益分配,政治需要,完全可以解读为利益分配,威廉二世急需解决同盟国内部的利益争端,以更快的获得石油资源,进而发动更大规模的征服战争。
争吵持续了三天时间,最后德国、奥匈帝国成了赢家,保加利亚也获得了不错的蛋糕份额,只有奥斯曼土耳其不满意,但战绩让他们没有底气反驳。
根据维也纳会议制定的秘密协议,盟军将首先对准南欧,德军出动两个集团军的兵力,配合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完全击败塞尔维亚,并出兵罗马尼亚。攻占罗马尼亚后盟军将和奥斯曼土耳其夹击希腊,从而威胁英国的地中海航运和生命线一般的苏伊士运河。
赢得巴尔干之战后,德国将获得罗马尼亚的全部石油份额和希腊的克里特岛,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平分罗马尼亚的领土,另外奥匈帝国获得塞尔维亚的四分之三和希腊北部一部分。保加利亚获得塞尔维亚东南边境一部分国土和希腊塞萨洛尼基以东领土。而奥斯曼土耳其只获得希腊中部一部分领土,保留一部分国土的希腊将在同盟国的支持下成立新的政府,并成为同盟国的一员。
分赃协议制定后的战斗非常顺利,除了盟国之间的配合、后勤不便和指挥系统混乱外,盟军没有别的麻烦。不过那些问题已经够盟军头疼的了,好在塞尔维亚军队和罗马尼亚军队麻烦同样不小。
战斗进程乏善可陈,精锐的德意志士兵在前面快速推进,奥匈帝国军队跟在后面打扫战场、收拢战俘、接收城镇。以往奥匈军队几个月不能突破的敌军阵地,德军在几天之内就将其占领,战斗力的差距让奥匈将领羞愧不已。
罗马尼亚、希腊等国立刻向协约国求援,英国也知道现在不是畏首畏尾的时候,立刻调派大量物资运往塞尔维亚和希腊,并从非洲殖民地和亚洲殖民地调集了十五个师的殖民地军队,前往巴尔干半岛支援。
事实证明巴尔干这个火药桶不过是当地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低劣厮杀,精锐的德军一到,低水平的势均力敌立刻变成一边倒。罗马尼亚首先被二十万德军士兵和十五万奥匈士兵、五万保加利亚士兵攻克,俄国人将兵力集中在边境地区,专注于防御和建设工事,就是不派兵支援罗马尼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邻国失陷。
希腊和塞尔维亚的抵抗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910年底,奥匈皇室宣布塞尔维亚成为其领地,1911年初,希腊宣布投降。英国人前后调派了二十一个师的殖民地军队,伤亡九万多人,五万人成为盟军的俘虏,仍旧没能阻挡希腊的沦陷。
盟军鲸吞欧洲大陆的架势让协约国恐慌,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就快变成意大利面条,在德意志军队面前战战兢兢。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没有表现出倒向同盟国的态势,但英国人没有掉以轻心,这里关系着直布罗陀海峡航线的安全。事实上西班牙内部已经有人表现出亲德的态度,这个中立的国家发了一笔不小的战争财,但经济形势的好转并没有给平民带来生活上的改善,国内矛盾日渐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以巴塞罗那为中心,一个名为军官洪达即军官集团、军官工会的组织出现,并逐渐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他们不满军队现存制度,不满军队中阿谀奉承、纪律松懈、盗窃国家财产等状况,不满将军们的无能,对军队上层生活奢侈而中下层军官生活贫困更是群情激愤。而校级以下步兵军官组成的军官洪达,表现出对德国明显的好感,这显然是英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欧洲大陆上只剩下一个沙皇俄国在抵抗者同盟国,这是协约国的救命稻草,是协约国最后的希望。一旦沙皇俄国投降,协约国将再也没有战胜同盟国的可能,将来最好的可能就是两强对立,这也超出了英国的底线。
尼古拉二世顿时感觉亚历山大,同样非常自豪,看到没有,欧洲的希望掌握在我尼古拉二世大帝手里,伟大的俄罗斯将成为欧洲的救世主,没有我,欧洲将再次进入黑暗时代。
自豪的同时,尼古拉二世没有忘记向英美要好处,单凭俄国的力量很难挡住德军的进攻,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可不想和拿破仑时期一样,用空间换取胜利,拿破仑在莫斯科失败,不意味着威廉二世也会失败。他盘算着在边境地区就击败德军,所以,更多的灰色牲口被征调动员,在边境地区,俄国已经聚集了三百多万大军,其中四分之三是新征调的士兵,没有经过像样的训练,没有像样的武器。
“我们需要武器,需要弹药,需要军装,需要钢盔,需要坦克飞机大炮,什么都要,没有这些,就不要期望俄国用一己之力抵挡同盟国!”俄国的外交官在伦敦和华盛顿态度强硬,现在是英美有求于俄国,必须拿出真金白银!
英美能够拿出来的东西很多,俄国需要的各种物资都堆积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但问题是怎么运过去。大西洋航线不用考虑,北海和波罗的海被德军经营的铁桶一般,北冰洋航线上利用挪威的港口,德军的潜艇和战舰同样将其封锁起来。
也就是说,只剩下太平洋航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利用,虽然效率低下,但总归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里的阻碍就是华国,华俄两国虽然经贸往来频繁,大量物资和军火被运往俄国腹地,但这需要俄国付出大量的财富,而且坦克飞机等许多军事物资不能从华国进口。再者,两国之间的军事对峙一直存在,在远东、蒙古和中亚,两国漫长的边境线上,超过三百万大军隔着边境线互相对峙。修建工事、囤积物资和军队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这里两国地缘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就算是关系再好,也不可能放弃边境地区的防御。
所以当尼古拉二世的特使抵达武汉,并于华国总统吕梁秘密会面后,得到的答复让他不敢相信。华国竟然同意放开北太平洋通道,允许美国和英国的商船、运输船在海参崴靠岸!这与背后捅德国一刀没什么区别。
德国与华国眉来眼去不是什么秘密,那四艘超级战列舰,那无数的物资,明显带有华国血统的德式武器装备,都证明了这一点。两国分别对协约国和日美开战,一副结盟的架势,各国都在等待两国宣布结盟的那一天,到头来竟然等到了这么一个消息,怎么不能让人惊讶!
惊讶之后就是暗喜,华国和德国之间产生矛盾,对于协约国和美国来说是最大的好消息。更大的利好消息是,华俄两国达成互不侵犯协议,按照这个协议的要求,两国互相将少了在边境地区的驻军。华国的东北集团军、蒙古集团军和西北集团军总兵力从一百四十万降低到六十五万,大部分调往南方。尼古拉二世更加积极,亚洲方向的一百五十多万驻军降低至八十万,其余七十多万精锐士兵调往东线战场,成为东线最有力的补充。
援助物资从美国沿岸出发,经过被太平洋航线抵达海参崴,几天时间这个港口上就堆积了无数的物资。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力有限,俄国落后的铁路运输系统、不作为的官僚让运往欧洲方向的物资像细雨一样,难以满足欧洲前线的需求。前线的将领眼看着堆积在海参崴的坦克大炮着急,却接收几枚微不足道的子弹,或者士兵们吃上了美国产的罐头,却拿不到最需要的武器弹药。这一条横跨三分之一地球距离的铁路,无法满足几百万俄军的需求。
因为华国的背叛差点吐血的德国人开始加快战争准备的步伐,趁着俄国远东士兵还在遥远的道路上磨蹭,海参崴的物资和运送士兵的列车抢夺车厢,德军总参谋部决定对俄国发动主动进攻。
利用便捷高效的铁路运输系统,德军主力迅速从西线转到东线,进攻开始前,总参谋部为东线战役准备的军队已经超过两百一十万,包括最精锐的两个装甲军,三个新组建的装甲军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军。两千五百架飞机和一万一千门火炮成为陆军进攻的最大依仗,此时的德军要强于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巅峰时期,这是一支没有受到阉割的军队,拥有战无不胜传统的军队,火炮、飞机等各种武器没有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的军队。在技术水平上甚至也不弱于那个时期,最重要的,他们没有一个指手画脚的元首,取而代之的是配合默契的皇帝和总参谋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