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越王杨侗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历史咨询商》最新章节!
杨侗是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今年只有十岁,不过他跟他父亲不一样,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已经有了大人的心智了,但是此时,他却感到十分的着急,因为杨玄感的大军从黎阳已经杀到了洛阳近郊了,不日就要起对洛阳城的进攻了。 ≥≦
此时洛阳城中的守军人数不到三万,而根据探子汇报,说杨玄感大军度过了洛水之后,每日前来投奔的人数不下数千,他本来就是在黎阳掌管后勤粮草辎重的,根本不缺粮草,所以沿路上拿出了大量的粮食用来募兵,而且杨玄感的父亲是前尚书令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而他自己也是上柱国楚国公,杨素留下来的旧部遍布各地,在杨玄感起兵之后,各地的旧部纷纷起兵响应,他的大军很快便从只有三五万人,展到了十数万人,声势一天比一天要壮大,这让杨侗忧心不已,杨广出征之时,留下了民部尚书樊子盖在他身边辅佐,但是樊子盖这个人胆子小,也没有领过兵,这个时候见到杨玄感的大军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心里面就已经是吓得半死了,还指望他坚守抵抗,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他此时力劝杨侗,劝他放弃洛阳,向西撤到长安去,长安是旧都,更加上还有潼关作为屏障,可以说是比洛阳要好守得多,大军撤到长安去之后,再和长安的大军合兵一处,再等到朝廷大军从幽州的回援,就能够两面夹击,将杨玄感剿灭。
但是杨侗却并不同意他的这一建议,他知道自己的祖父是个什么性格,他将洛阳,将大隋的都城交到自己的手中,如果他将洛阳城丢了的话,肯定会让祖父大怒,所以杨侗拒绝了樊子盖的建议,一边召开军中将领商议作战计划,一边开始在洛阳城中招募民夫、乡勇,准备死守洛阳。
而就在此时,一人却在杨侗耳边低声细语一阵。
杨侗听完之后大为讶异,说道:“此人在哪里?带他来见我!”
一边的樊子盖不解的问道:“殿下,何事令你如此惊讶?”
杨桐对樊子盖说道:“宫外有一人,自称有破解杨玄感叛军的办法,想要当面向我献计。”
樊子盖本来是不想要坚守在洛阳城中的,只是拗不过杨侗的坚持,因此只能留下来,此时听闻有人自称能够对付叛军,他虽然心中怀疑,但是还是十分的高兴,如果这个人真的有办法对付杨玄感的话,那么他自己的安危就有保证了。
求见杨侗的人正是刘志,他此时正在应天门外,骑在马上远远的眺望着远处的皇宫。
隋朝的皇宫修建的十分规整,从天街直贯而入,一直到了应天门这边,其建筑风格跟两汉时期又有了一定的不同,主要是紫金琉璃瓦取代了清灰色的砖瓦,宫殿依旧是气势磅礴,却不似两汉时期的那种恢宏,而是多了几分奢华,难怪李世民在击败了王世充之后,会因洛阳城太奢华,而纵火焚毁东都乾阳殿、应天门,这里确实有纸醉金迷,亡国灭族之像,可笑的是隋朝因为南陈皇帝的生活奢靡不堪,朝政大乱,民不聊生而出兵灭了南陈,但是还没过三十年,他们自己竟然也开始腐化堕落,变得跟当初的南陈一样,甚至比南陈更加过分,这样的王朝,纵使在强大又怎样?还不是一样要被灭亡,可惜的是隋文帝一生节俭,省吃俭用开创了三百年来的最好局面,几乎已经建立了起来的大隋强大的根基,却被自己的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一手葬送,可惜可惜,实在是可惜。
这时,几名羽林军从殿内走出,来到刘志的身边,确认了他的身份之后,将他身上的兵器全都收缴了,然后将他带进了皇宫。
刘志起初在外面远观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应天门后面的紫微宫规模宏大,气势不凡,这个时候走到了皇宫里头,就更加吃惊了。
紫微宫一共三座宫殿,乾阳殿、大业殿、徽猷殿。
最外面是乾阳殿,这是大隋迁都洛阳之后文武百官上朝的宫殿,和明清时期的乾清宫和太和殿相比,乾阳殿的规模要大得多。乾阳殿的高度很高,基高九尺,从地面至鸱尾的高度为27o尺,差不过有七十五米高,相当于后世的二十多层楼高,这可是在公元6o5年修建的,没有像后世的那些工具,甚至连塔式起重机都没有,建造这样高度和规模的宫殿的难度几乎是难以想象的,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其实已经是有非常高的水准了,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的。
刘志被带进了乾阳殿的偏殿,在殿外,他又被羽林军搜了一次身,这皇宫的警卫看起来很是警惕啊!
走进了偏殿,刘志见到前面有一位身穿黄袍头戴金冠的少年,看上去年纪在十来岁左右,这人应该就是越王杨侗了。
“草民刘志,参见越王殿下!”
刘志对着杨侗躬身行礼,清代之前,臣子和民众上朝拜见皇帝,其实不需要三跪九叩。
上古的时候,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姿像现在的日韩,坐在自己的腿上。这样无论是君臣,无论席子的好坏,大家大致上是相当的,无所谓谁给谁跪的道理。因为要跪一起跪。
那么要表示区别怎么办呢,下对上,就是席地而坐的时候,头弯下去,这是拜,上对下的话表示认真,则是直起身,即所谓“长跪”。
到隋唐,随着椅子这种东西渐渐的从西域流传进入中土,并且被推广了开来,大家渐渐坐在椅子上了。因为隋唐比较的君臣一体,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从椅子上站起来。
但是随着唐朝的灭亡,中国传统的贵族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了,之所以出现这一个原因,主要是因为唐末的藩镇之间的混战非常的频繁,大家族都趋于消亡,而新崛起的家族并没有深厚的文化作为积淀,常常有些小家子气,不象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觉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于是到了宋代,大臣就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着了。
宋朝的时候还是站着的,但是到了蒙元的时候,因为是异族入住中原,所以他们对待汉人要求跪拜,一起流行的还有死后要拉着汉人奴隶陪葬,称为人殉,到了明朝,汉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明朝也沿袭元朝的做法,一样实行跪拜礼仪,不过还不是三跪九叩,而是四五叩耳。
直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出现,他们满族的臣下自称奴才,汉人则称为臣,意思是连奴才都比不上,清朝定鼎中原后,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这才出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电视剧画面了。
杨侗是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今年只有十岁,不过他跟他父亲不一样,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已经有了大人的心智了,但是此时,他却感到十分的着急,因为杨玄感的大军从黎阳已经杀到了洛阳近郊了,不日就要起对洛阳城的进攻了。 ≥≦
此时洛阳城中的守军人数不到三万,而根据探子汇报,说杨玄感大军度过了洛水之后,每日前来投奔的人数不下数千,他本来就是在黎阳掌管后勤粮草辎重的,根本不缺粮草,所以沿路上拿出了大量的粮食用来募兵,而且杨玄感的父亲是前尚书令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而他自己也是上柱国楚国公,杨素留下来的旧部遍布各地,在杨玄感起兵之后,各地的旧部纷纷起兵响应,他的大军很快便从只有三五万人,展到了十数万人,声势一天比一天要壮大,这让杨侗忧心不已,杨广出征之时,留下了民部尚书樊子盖在他身边辅佐,但是樊子盖这个人胆子小,也没有领过兵,这个时候见到杨玄感的大军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心里面就已经是吓得半死了,还指望他坚守抵抗,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他此时力劝杨侗,劝他放弃洛阳,向西撤到长安去,长安是旧都,更加上还有潼关作为屏障,可以说是比洛阳要好守得多,大军撤到长安去之后,再和长安的大军合兵一处,再等到朝廷大军从幽州的回援,就能够两面夹击,将杨玄感剿灭。
但是杨侗却并不同意他的这一建议,他知道自己的祖父是个什么性格,他将洛阳,将大隋的都城交到自己的手中,如果他将洛阳城丢了的话,肯定会让祖父大怒,所以杨侗拒绝了樊子盖的建议,一边召开军中将领商议作战计划,一边开始在洛阳城中招募民夫、乡勇,准备死守洛阳。
而就在此时,一人却在杨侗耳边低声细语一阵。
杨侗听完之后大为讶异,说道:“此人在哪里?带他来见我!”
一边的樊子盖不解的问道:“殿下,何事令你如此惊讶?”
杨桐对樊子盖说道:“宫外有一人,自称有破解杨玄感叛军的办法,想要当面向我献计。”
樊子盖本来是不想要坚守在洛阳城中的,只是拗不过杨侗的坚持,因此只能留下来,此时听闻有人自称能够对付叛军,他虽然心中怀疑,但是还是十分的高兴,如果这个人真的有办法对付杨玄感的话,那么他自己的安危就有保证了。
求见杨侗的人正是刘志,他此时正在应天门外,骑在马上远远的眺望着远处的皇宫。
隋朝的皇宫修建的十分规整,从天街直贯而入,一直到了应天门这边,其建筑风格跟两汉时期又有了一定的不同,主要是紫金琉璃瓦取代了清灰色的砖瓦,宫殿依旧是气势磅礴,却不似两汉时期的那种恢宏,而是多了几分奢华,难怪李世民在击败了王世充之后,会因洛阳城太奢华,而纵火焚毁东都乾阳殿、应天门,这里确实有纸醉金迷,亡国灭族之像,可笑的是隋朝因为南陈皇帝的生活奢靡不堪,朝政大乱,民不聊生而出兵灭了南陈,但是还没过三十年,他们自己竟然也开始腐化堕落,变得跟当初的南陈一样,甚至比南陈更加过分,这样的王朝,纵使在强大又怎样?还不是一样要被灭亡,可惜的是隋文帝一生节俭,省吃俭用开创了三百年来的最好局面,几乎已经建立了起来的大隋强大的根基,却被自己的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一手葬送,可惜可惜,实在是可惜。
这时,几名羽林军从殿内走出,来到刘志的身边,确认了他的身份之后,将他身上的兵器全都收缴了,然后将他带进了皇宫。
刘志起初在外面远观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应天门后面的紫微宫规模宏大,气势不凡,这个时候走到了皇宫里头,就更加吃惊了。
紫微宫一共三座宫殿,乾阳殿、大业殿、徽猷殿。
最外面是乾阳殿,这是大隋迁都洛阳之后文武百官上朝的宫殿,和明清时期的乾清宫和太和殿相比,乾阳殿的规模要大得多。乾阳殿的高度很高,基高九尺,从地面至鸱尾的高度为27o尺,差不过有七十五米高,相当于后世的二十多层楼高,这可是在公元6o5年修建的,没有像后世的那些工具,甚至连塔式起重机都没有,建造这样高度和规模的宫殿的难度几乎是难以想象的,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其实已经是有非常高的水准了,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的。
刘志被带进了乾阳殿的偏殿,在殿外,他又被羽林军搜了一次身,这皇宫的警卫看起来很是警惕啊!
走进了偏殿,刘志见到前面有一位身穿黄袍头戴金冠的少年,看上去年纪在十来岁左右,这人应该就是越王杨侗了。
“草民刘志,参见越王殿下!”
刘志对着杨侗躬身行礼,清代之前,臣子和民众上朝拜见皇帝,其实不需要三跪九叩。
上古的时候,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姿像现在的日韩,坐在自己的腿上。这样无论是君臣,无论席子的好坏,大家大致上是相当的,无所谓谁给谁跪的道理。因为要跪一起跪。
那么要表示区别怎么办呢,下对上,就是席地而坐的时候,头弯下去,这是拜,上对下的话表示认真,则是直起身,即所谓“长跪”。
到隋唐,随着椅子这种东西渐渐的从西域流传进入中土,并且被推广了开来,大家渐渐坐在椅子上了。因为隋唐比较的君臣一体,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从椅子上站起来。
但是随着唐朝的灭亡,中国传统的贵族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了,之所以出现这一个原因,主要是因为唐末的藩镇之间的混战非常的频繁,大家族都趋于消亡,而新崛起的家族并没有深厚的文化作为积淀,常常有些小家子气,不象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觉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于是到了宋代,大臣就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着了。
宋朝的时候还是站着的,但是到了蒙元的时候,因为是异族入住中原,所以他们对待汉人要求跪拜,一起流行的还有死后要拉着汉人奴隶陪葬,称为人殉,到了明朝,汉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明朝也沿袭元朝的做法,一样实行跪拜礼仪,不过还不是三跪九叩,而是四五叩耳。
直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出现,他们满族的臣下自称奴才,汉人则称为臣,意思是连奴才都比不上,清朝定鼎中原后,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这才出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电视剧画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