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放榜(下)
网络小说网www.txtwl.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纸是麻纸,不是后世的纸张,很厚。
因此必须从下往上拉。
两个衙役将纸角贴好,那个衙役开始慢慢往上拉,两个衙役再扶着纸将它贴起来。
开始露出第八名新科举子的姓名,门山葛少华。
大家茫然,许多人都不认识,包括王巨在内,可能是几年前的州学学子吧。或者不是,毕竟甘泉县在延州最东南边,离延州很远了,比云岩县到延州城还要远二十多里路。
这也是程勘将王巨请回延州的原因。
延州是宋朝的大州之一,人口不少,好几万户,而不是象某些小州军,只有几千户百姓,面积更大。就算是延川、青涧城、延州、保安军以北广大的地方都属于战区,边荒地带,但在这一线南边还有广大的面积,例如延州南边的敷政、甘泉二县,东南的门山、临真、延长。
然而教育太落后了,宋朝立国一百余年,几十届科举,几万名进士,可若大的延州连一个进士都没有中过。
所以看这个举子的名额,有的大州能给一百多名,即便中州也能给几十名,若大的延州只给了八名举子。但不能怨朝廷啊,要知道每届新科举子进京赶考,都由官府承担费用的,给得多费用就会承担得多,但朝廷总得有回报吧,不能连广南那么落后地区都不如,让朝廷怎能多给名额?
但只要王巨能唱名东华门,不但带动了大家的信心,朝廷也能放宽名额,名额多起来,学子们信心也更足了,良性循环便有了。
他在延州政绩的最大短板也就弥补了。
第七名出来,这一回有人能认识了,一个近仅五十的老学子,叫项遵的,不知考了多少次,还是其妻子劝说,官人不能这样考啊,我们一家人嗷嗷待哺呢,不如你也开一个私塾吧。
于是项遵开了一个私塾,因为没有功名,专门教童蒙,半饥不活地活着。
看到自己高中,老项满眼流泪,手舞足蹈,以至让王巨万分担心,老先生,你可不要学范进啦。
但这个举子会给老项带来很多好处,到京城看看花花世界就不谈了,到了项遵这个年龄,那有那心思。
不过有了举子这个身份,那么他以后就是继续开私塾,也会有很多人将子女送过来,甚至收费也能略略提高,一家人生活便得以改善。
第六名又出来,王峻,甘泉学子。
尤滔低声说道:“前几年在州学里学习过近两年时间,我认识他,不过前年他回甘泉了。”
王巨点点头。
尽管延州州学乱七八糟,不过苦学者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的,如朱俊。
第五名再度出来,张得胜,这一回认识的人更多,延州大户张家的三小子,正在州学读书,算是成绩比较好的一位。
总之,这次程勘主考,十分公平,若是以往,这后面几名都是照顾了关系户,那么除了张家的孩子外,余下三人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第四名又是延州州学的学子,延长罗曾,但他现在就是延州州学里读书,并没有回去,看到自己名字了,也乐得手舞足蹈。
延州州学的几位教授脸色才松了松。
如果州学里一个不中,那他们也丢脸。
第三名又有许多人不认识,延长洪士信。
李妃儿担心地说:“王郎,只有两个了。”
有两个结果,一个是王巨高中,并高高在上。一个王巨可能不中。
于是又造成了两个结果,与王巨有关系的人,希望王巨名字最好不要立即出现,但又希望能出现。
虽最后出来十分风光,但让人揪心啦。
第二名出来,熊禹方,又是延州州学的学子。
不过此人家庭情况不好,十分贫穷,因此在州学里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但在这时他的命运马上就改变了,周围几个学子不顾他穷了,一起上去恭贺。
到了最紧张的时刻,解元即将揭晓。
二妞与王储脸都憋红了,额头上也冒出汗。
偏偏衙役手又停下,在等另一个衙役刷糯米粉糊。
二妞便大声喊道:“快贴啊。”
李妃儿笑着抚摸着二妞的脑袋,不过她一颗心也怦怦地跳个不停。
不过衙役也没有卖关子,延州的举子嘛,何必要卖关子。粉糊刷好了,立即将榜单最后面贴出来。
保安军王巨。
轰!
周围的人一起围了过来,纷纷祝贺。
尽管王巨对科举有着看法,但在这一刻,他心中也是幸福满满,十分骄傲。
朱琦用兰花指敲王巨的脸:“王小郎,我早就祝贺你得解元了,你还腥腥作态!”
“运气啊,运气。”
就在这时,程勘开口说话了:“诸位学子,诸位乡亲,有人说本官这次出的考题难,本官在此说了一句话。”
“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当然,都会说想光宗耀祖,唱名东华门,然而我朝立国一百零几年了,试问那个学子唱名了东华门?实际多是博取一个功名,好接承家业,或者去做授教,或者做去管事账房。”
“你们读书最后做了什么,那是你们的自由,但是你们来科举最终用意还是想唱名东华门,唱名后好拜官封爵。但如何做官?难道西夏人入侵,对他们说圣人大义吗?难道遇到案子,念念论语案子就能破了吗?所以朝廷才考论策。”
“本官出了几个策论,可你们有几个人能圆满地给本官一个答案,只有一人!自己不努力,不关心时局,不思考如何做官辅君治民,却又想科举得中,这是什么道理!”
“本官将某人的卷子带来,让你们看看,让你们反思!”
说完程勘一挥手,衙役又将王巨的卷子张贴出来。
除了那道错了的墨义外,这张卷子可以说能做标准答案了。
那怕王巨的弱项诗赋,但在延州学子的诗赋中同样也能算是鹤立鸡群。只是程勘要求高,延州有什么好比较的,要比较得在省试殿试上比较,因此心中还有些不满意。
当然大家也知道程勘说的某人是那某人,许多学子一起围过去看。
不看心中还有许多想法,看了嘴中就发苦了,那个差距可不是一般地大,特别是那策论,简单是天壤之别的差距。
服气了。
程勘冲王巨招了招手,王巨只好推开恭贺的人群,挤了过去,随着程勘往州衙里走。
“王巨,你的诗赋这次发挥得不怎么样。”
王巨无语了。
但怎么说呢,只好道:“是有点。”
别以为写诗简单,对仗押韵就行了,还有呢,格律、平仄、拗句,而且作为一个后来人,发音与现在发音又不同,如白,不是发白,而是发波。
这是现在,若是两年前,他的诗赋写得那才叫惨哪,就是去年春天朱欢他们去云岩,诗赋仍拿不出手,不知挨了张载多少下戒尺。
但还来得及,到明年省试还有五个多月时间,到明年殿试还有七个多月时间。
到时候不能写出流传百世的诗赋,至少比现在有所长进,那就能凑合了。
程勘真以为他发挥不好,又说道:“老夫也是进士出身,考场上不能多想,越想发挥就越不好。”
“谢过程公赐教。”
“恩,另外本官让你随我来,还有一件事,本官想将你的那两篇策子递给朝廷。”
纸是麻纸,不是后世的纸张,很厚。
因此必须从下往上拉。
两个衙役将纸角贴好,那个衙役开始慢慢往上拉,两个衙役再扶着纸将它贴起来。
开始露出第八名新科举子的姓名,门山葛少华。
大家茫然,许多人都不认识,包括王巨在内,可能是几年前的州学学子吧。或者不是,毕竟甘泉县在延州最东南边,离延州很远了,比云岩县到延州城还要远二十多里路。
这也是程勘将王巨请回延州的原因。
延州是宋朝的大州之一,人口不少,好几万户,而不是象某些小州军,只有几千户百姓,面积更大。就算是延川、青涧城、延州、保安军以北广大的地方都属于战区,边荒地带,但在这一线南边还有广大的面积,例如延州南边的敷政、甘泉二县,东南的门山、临真、延长。
然而教育太落后了,宋朝立国一百余年,几十届科举,几万名进士,可若大的延州连一个进士都没有中过。
所以看这个举子的名额,有的大州能给一百多名,即便中州也能给几十名,若大的延州只给了八名举子。但不能怨朝廷啊,要知道每届新科举子进京赶考,都由官府承担费用的,给得多费用就会承担得多,但朝廷总得有回报吧,不能连广南那么落后地区都不如,让朝廷怎能多给名额?
但只要王巨能唱名东华门,不但带动了大家的信心,朝廷也能放宽名额,名额多起来,学子们信心也更足了,良性循环便有了。
他在延州政绩的最大短板也就弥补了。
第七名出来,这一回有人能认识了,一个近仅五十的老学子,叫项遵的,不知考了多少次,还是其妻子劝说,官人不能这样考啊,我们一家人嗷嗷待哺呢,不如你也开一个私塾吧。
于是项遵开了一个私塾,因为没有功名,专门教童蒙,半饥不活地活着。
看到自己高中,老项满眼流泪,手舞足蹈,以至让王巨万分担心,老先生,你可不要学范进啦。
但这个举子会给老项带来很多好处,到京城看看花花世界就不谈了,到了项遵这个年龄,那有那心思。
不过有了举子这个身份,那么他以后就是继续开私塾,也会有很多人将子女送过来,甚至收费也能略略提高,一家人生活便得以改善。
第六名又出来,王峻,甘泉学子。
尤滔低声说道:“前几年在州学里学习过近两年时间,我认识他,不过前年他回甘泉了。”
王巨点点头。
尽管延州州学乱七八糟,不过苦学者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的,如朱俊。
第五名再度出来,张得胜,这一回认识的人更多,延州大户张家的三小子,正在州学读书,算是成绩比较好的一位。
总之,这次程勘主考,十分公平,若是以往,这后面几名都是照顾了关系户,那么除了张家的孩子外,余下三人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第四名又是延州州学的学子,延长罗曾,但他现在就是延州州学里读书,并没有回去,看到自己名字了,也乐得手舞足蹈。
延州州学的几位教授脸色才松了松。
如果州学里一个不中,那他们也丢脸。
第三名又有许多人不认识,延长洪士信。
李妃儿担心地说:“王郎,只有两个了。”
有两个结果,一个是王巨高中,并高高在上。一个王巨可能不中。
于是又造成了两个结果,与王巨有关系的人,希望王巨名字最好不要立即出现,但又希望能出现。
虽最后出来十分风光,但让人揪心啦。
第二名出来,熊禹方,又是延州州学的学子。
不过此人家庭情况不好,十分贫穷,因此在州学里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但在这时他的命运马上就改变了,周围几个学子不顾他穷了,一起上去恭贺。
到了最紧张的时刻,解元即将揭晓。
二妞与王储脸都憋红了,额头上也冒出汗。
偏偏衙役手又停下,在等另一个衙役刷糯米粉糊。
二妞便大声喊道:“快贴啊。”
李妃儿笑着抚摸着二妞的脑袋,不过她一颗心也怦怦地跳个不停。
不过衙役也没有卖关子,延州的举子嘛,何必要卖关子。粉糊刷好了,立即将榜单最后面贴出来。
保安军王巨。
轰!
周围的人一起围了过来,纷纷祝贺。
尽管王巨对科举有着看法,但在这一刻,他心中也是幸福满满,十分骄傲。
朱琦用兰花指敲王巨的脸:“王小郎,我早就祝贺你得解元了,你还腥腥作态!”
“运气啊,运气。”
就在这时,程勘开口说话了:“诸位学子,诸位乡亲,有人说本官这次出的考题难,本官在此说了一句话。”
“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当然,都会说想光宗耀祖,唱名东华门,然而我朝立国一百零几年了,试问那个学子唱名了东华门?实际多是博取一个功名,好接承家业,或者去做授教,或者做去管事账房。”
“你们读书最后做了什么,那是你们的自由,但是你们来科举最终用意还是想唱名东华门,唱名后好拜官封爵。但如何做官?难道西夏人入侵,对他们说圣人大义吗?难道遇到案子,念念论语案子就能破了吗?所以朝廷才考论策。”
“本官出了几个策论,可你们有几个人能圆满地给本官一个答案,只有一人!自己不努力,不关心时局,不思考如何做官辅君治民,却又想科举得中,这是什么道理!”
“本官将某人的卷子带来,让你们看看,让你们反思!”
说完程勘一挥手,衙役又将王巨的卷子张贴出来。
除了那道错了的墨义外,这张卷子可以说能做标准答案了。
那怕王巨的弱项诗赋,但在延州学子的诗赋中同样也能算是鹤立鸡群。只是程勘要求高,延州有什么好比较的,要比较得在省试殿试上比较,因此心中还有些不满意。
当然大家也知道程勘说的某人是那某人,许多学子一起围过去看。
不看心中还有许多想法,看了嘴中就发苦了,那个差距可不是一般地大,特别是那策论,简单是天壤之别的差距。
服气了。
程勘冲王巨招了招手,王巨只好推开恭贺的人群,挤了过去,随着程勘往州衙里走。
“王巨,你的诗赋这次发挥得不怎么样。”
王巨无语了。
但怎么说呢,只好道:“是有点。”
别以为写诗简单,对仗押韵就行了,还有呢,格律、平仄、拗句,而且作为一个后来人,发音与现在发音又不同,如白,不是发白,而是发波。
这是现在,若是两年前,他的诗赋写得那才叫惨哪,就是去年春天朱欢他们去云岩,诗赋仍拿不出手,不知挨了张载多少下戒尺。
但还来得及,到明年省试还有五个多月时间,到明年殿试还有七个多月时间。
到时候不能写出流传百世的诗赋,至少比现在有所长进,那就能凑合了。
程勘真以为他发挥不好,又说道:“老夫也是进士出身,考场上不能多想,越想发挥就越不好。”
“谢过程公赐教。”
“恩,另外本官让你随我来,还有一件事,本官想将你的那两篇策子递给朝廷。”